“只要智能深埋式垃圾桶满了,系统就会报警。同时管理平台将自动设计出 垃圾运输路线,分派多功能垃圾收集车前往现场, 终将送往生活垃圾焚烧厂,让垃圾回收更便捷!”7月18日,记者在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这种通过辅以nb-iot物联网技术和声波探测技术生产的智能深埋式垃圾桶,可以大大提高鹰潭环卫工作效率,实现了对城乡垃圾的智能化管理。
智能深埋式垃圾桶充分利用了宽带通信与窄带物联网技术,优点明显:一是通过环卫管理平台可以查看到全市深埋垃圾桶的满溢情况,快速及时进行垃圾清运的调度,减少因垃圾堆积造成的“脏、乱、臭”的环境问题,通过及时调度清运,改善周边环境;二是针对已经满溢的垃圾桶,无需派人到现场查看,通过地图就可以直观地查看,了解各个区域的垃圾桶地满溢情况,管理部门也可以更好地规划清运路线,不但节省了人工,同时让清运路线更加合理,可以让清运车辆少跑很多里程,节省燃油成本;三是发挥了新一代物联网nb-iot技术,使用功率更低,可以持续工作一年以上,无需外接电源,特别适合应用在城郊和农村等偏远区域;四是垃圾桶的满溢度探测采取的是声波探测技术,相比红外探测,更好地减少了垃圾满溢误报率,提高了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五是结合大数据平台,可以对垃圾桶的满溢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清运的次数、满溢的快慢时间等,为环卫部门提供决策的依据,更好地对全市深埋垃圾桶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更大程度地发挥深埋垃圾桶的作用和意义。
据悉,我市将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在全市范围内安装420个智能深埋式垃圾桶,使垃圾统一回收,统一运输,统一处理,打造“智慧环卫”平台,做到“一把扫帚扫城乡”,实现“全程垃圾不落地”,环境卫生“一家管”、全覆盖、无盲区。
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已初显成效,获得 大的肯定。垃圾分类便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这样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又进一步,从试点迈向“互联网 ”垃圾分类的新模式。
人们对和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智能分类桶依托当前 进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从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分类投递、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清运、垃圾分类处理等方面着手,对垃圾分类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管理,市民纷纷称赞,深感智能化垃圾分类模式,是一种新尝试,在垃圾减量处理、垃圾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积 意义。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
目前,上海的很多垃圾分类小区,正在按照《方案》要求对垃圾箱房进行改造,部分小区开始尝试智能垃圾箱房,闵行区普乐路425弄的普乐二村就设立了沪上 “八分类”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
“八分类”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集成了身份识别、信息屏幕、端口扫描、监控摄像、移动网络等多项功能,可以完成多重任务需求。所谓“八分类”除了常规小区都有的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外,将可回收物细化为废纸、废玻璃、废旧纺织物、废塑料和其他可回收物。
这个“八分类”智能垃圾箱房有监控装置,可以实时监控垃圾投递现场,加上居民要让垃圾箱房开门时需要扫一扫绿色账户卡,若是哪家没有准确分类,管理人员在后台一看刷卡时间结合探头,可以大致判断出谁没有分类乱扔垃圾,相关人员就可以上门进行宣传教育。
无人化自助服务也减少了保洁员、垃圾分类志愿者驻场的时间,控制人力成本,从而减轻了政府市政服务支出的压力。此外,垃圾从四分类细化为八分类后,配合垃圾箱房上的图文说明,让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能更准确地分辨垃圾类型,降低垃圾分类压力,提高了居民的参与度和认知度。
其实关于智能产品如何实现智能化这个问题,很明显,感应垃圾桶就是智能化的实现,通过智能检测自运行是智能化的一个特征。
智能硬件已经开始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小到随处可见的垃圾桶现在也被拉进了智能硬件的队伍。在本方案里,主要是采用红外技术监测垃圾容量,自动显示垃圾桶的空余量,整个系统具有语音提示功能,后续可拓展夜灯、路灯、太阳能等更多智能功能。
自动感应垃圾桶由电路芯片控制,由红外线检测装置和机械电子驱动系统组成。只要有物体接近感应区范围内,桶盖便会自动开启,物体或手离开感应区数秒后桶盖会自动关闭,不需要外接电源,靠电池供电,使用电耗低。结合红外感应及微电脑组成的精美流线型外观感应翻盖设计,灵活方便,无需手动或脚踩,就能轻松丢垃圾。
感应垃圾桶具有自动开关的功能:在扔垃圾的人走进时,桶盖会自动打开,扔完后自动关闭。整个过程不用手接触到垃圾桶。而在周边无人时,桶盖关闭,垃圾桶内的异味不会影响到周边环境。
能对垃圾桶内的垃圾量进行智能检测:当桶内的垃圾到达阈值时能通过无线发送模块反馈到汇聚节点处并及时通知清洁人员进行清理。当垃圾桶垃圾已满,桶盖将不自动打开,不影响周围环境城通过城域网能够将城市内各个道路的垃圾信息进行链接,汇总到城市的总监控中心。从而可以实现对城市的智能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