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傻得可爱,就好比问做会计赚钱吗?做餐饮赚钱吗?做房地产赚钱吗?每个行业都有顶级精英,也有蹩脚新手。在我看来,人力资源虽然不是捞金行业,但是收入水平还不至于垫底。
我要说三个事实:第一个事实是,刚刚已经说了,很多hr从业者的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并不高,有时甚至比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还要低。这个结论,在十年前成立,现在也成立,在未来十年我觉得还会继续成立。
和那些真正的捞金专业(比如金融学、软件工程)相比,人力资源的专业性真不高,学起来也不费脑子,甚至任何一个有点文化水平的人都能通过自学取得成绩;操作难度不大,不像码农,大脑一直高负荷运转,hr的工作有不少是重复性、基础性的工作,以熟练工种为主;可替代性比较高,因为没有太多技术含量,找个新人学习一段时间就能全部接盘了;准入门槛低,不像会计还要个从业资格证,一开始做人力资源的基础事务,会敲电脑、会打电话就够用了;大专、本科毕业的年轻小姑娘一抓一大把。我朋友的一个小公司招人事专员,一天就能收到好几十封简历,更别提那些大公司的hr职位了。
第二个事实是,应届生本来就便宜。和有五年、十年工作经验的人相比,几乎谈不上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便宜得有道理啊。谁愿意花钱买个大爷杵那儿啥事也干不了。那些因第一份工作工资低而忿忿不平的小伙伴,有工夫抱怨,不如花力气多充电。如果不想“贱卖”自己,又没有过硬的关系帮你打造康庄大道,就好好规划一下大学四年。企业要生存,就要把盈利放在前面,就要开源节流,就要想办法缩减用人开支,节省成本。
而那些动辄年薪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聘用hr总监的招聘广告里,这个职位为什么值钱?那是时间和经验积累出来的,每一元钱都见证了当年打拼的辛苦和成长。他(她)拿的每一元钱,都能为企业创造匹配的价值甚至更多的财富。所以,你的价格和你的价值是对等的,没有什么好不平衡的。
第三个事实是,在国内,从概率上来说,hr总监的收入和地位要低于财务总监、销售总监、技术总监、产品总监、运营总监等各种总监。如果hr总监升到vp、ceo了,那另当别论,由此可见我们被企业重视的程度。hr总监如果只是一个大保姆、大管家的身份,最多也就是个中层管理者;只有参与到公司的决策制定,实施战略性的工作,能够从战略角度发号施令,那才是高管。
前面两个事实,我们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而第三个事实要改变,难度很大。所以,我前面说了,找对方向的努力才是有价值的奋斗。难道说选择hr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不对吗?我见过很多只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小伙伴们迷茫地发帖求助:做人事没前途也没“钱途”,该不该改行?然后下面有一大堆跟帖的人,有附和赞同楼主一起发牢骚的,有分享切身经验一起哭穷的,有对这个行业针砭时弊的,有大谈男性女性的就业优劣势的,有对外企、私企、国企进行体制内、体制外大剖析、大揭秘的……这个问题,算另一个版本的半路出家了。
不管是为了前途还是为了“钱途”,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且心向往之,当然值得为之努力一试。如果你有明确的规划,我赞成你改行。学生时代的我们需要拼智商,进入职场后,比智商更重要的是坚持,是找对方向之后的坚持。能把兴趣和职业融为一体的小伙伴们是幸运的。如果我们没那么幸运,无法两全其美,只能坚守一面,那么把工作的目标定义为多赚钱也可以理解。改行以后,该努力奋斗付出的,一样也少不了。
我曾一方面因为自己只是一个小hr,工资名副其实地“白领”而嫌弃这个没有油水的行业;另一方面,我又特别羡慕我的上司,同样是hr,有钱有权还有好多年假。我常常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实现财务自由?正如前段时间微博有个段子:我上班就是为了赚钱,不要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
来,我将奉上一碗我自己熬的、我也喝过、味道还不错的鸡汤:鉴于我前面说的三个事实,所以别担心你最后会没有钱。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都规规矩矩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我们可能很难真的实现财务自由,因为运气的那一部分有时是不可控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心态,实现心灵和财务的相对自由是一个相对容易实现的目标。
书名:蜕变:一个hr的自我修炼
作者:唐舒芳, 编著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