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我,不会赚钱

文/木辛水
我最近真的在思考人生。
曾信誓旦旦地向周边一众亲朋好友宣布不考研,因为要挣钱,挣钱简直让我激动地发疯。
戏剧的是,我被保研了。
当然,我还没有到想钱想到失心疯的地步,到手的甜头总得尝尝才知道对不对味儿。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专硕的学费堪比中东的石油,瑞士的手表,印度的粮食,一个字,金贵。于是,我深深地预感到自己将再次陷入读书和赚钱不可兼容的两难境地。
然而,我已经24了,经济独立应当是标配。
前几日百无聊赖刷微博,看到一标题心头一颤,“24岁的你应该养成的几个好习惯”。不由惊呼,难道微博也有个性化推荐功能了?还是24岁的尴尬中青年已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当事人,我与这篇博文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进行了亲切友好会晤,读罢,泪眼婆娑,内心无比澎湃。原来,我的精彩人生才来到起点,一切未晚。
但我未必全信,因为四年前我看过无数篇诸如“大学生活应当如何度过”之类的励志文,现在看来基本没什么用,只有抱憾者才有资格讲如何不抱憾。
我把自己的大学前前后后回顾了一遍,似乎什么都做了,又似乎什么都没做,但切身体会到一点,没有学会一项赚钱的硬技能,导致现在虽看似光芒万丈得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研究生攻读机会,却比以往更失落,更迷茫,更不知何去何从。
3月份,大家都开学了,最后一学期学校没什么事,我躲在家里,有一部分多陪陪家人的想法,更多的是逃避。逃避杯水车薪的实习,逃避学校这个温室,逃避每次出发前都伸手要钱。只要不离开家,一切就都是合理的。
是我想太多,父母根本不稀罕我在家里白吃白喝,在他们眼里,这种行为叫作混吃等死。
幸运的是,某天早上我在书架上发现自己曾经最爱读的书——《离别时,我的爱不曾旧老》,它彻底终结了我的逃避期。
“你们的心灵常常是战场,你们的理性和判断与你们的热情和欲望再次交战。”
“他们在独处的沉寂中看到赤裸的自己,于是逃避。”
“除了你们本身也做一个调节者,甚至成为自身所有成分的热爱者之外,我又能如何呢?”
很惭愧,大学四年都没有学会调节,只一味逃避。我所厌恶的,是过去一事无成和毫无目标的自己,是没有恒心缺乏毅力勇气的自己,可我明明还清楚地记得,我做过的那些让人刮目相看让自己惊诧的事情。
怀念的同时厌恶,自信的同时自卑,仿佛永远在走交叉步。
我应当拾起理性和热情,正步走。
每一次得到都是失去,就像得到研究生机会,失去赚钱时间,重要的是,有没有勇气和信心让得到的更有价值。我们总习惯于患得患失,陷入自厌的怪圈,甚至迷失自我。殊不知,行动大过一切,当怀疑和犹豫占据情感高地时,必须用理性和热情收服他们。
每一个年龄段都会遇到瓶颈期的一年,是转折点,当你对自己的年龄失去准确定位而浑浑噩噩不知所措时,没有比反思更有力的方式。逼迫不是成长的有效手段,适得其反是常有的事,那就顺其自然,捋顺思路,找到自己最痛的点,对症下药。
你能做的其实远比你能想得要多。
拿出电脑敲起键盘的时候,才发现久不成文的大脑已经快生锈了。一个月不说话,人会产生沟通障碍,真的没错。所以接下来,我会尽可能地以我手写我心,用文字和自己对话。
作者:木辛水,在校大学生,爱好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