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吴家堡司法所自2017年以来,把文化建设作为推动业务开展的重要抓手,把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与增强各项业务水平紧密结合起来,营造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工作氛围。以下两篇短文即是吴家堡司法所强调文化引领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一) 心怀孝心 温暖回家
--社区矫正人员何某一次特殊的春节“团聚”
孝文化,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在槐荫区司法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司法部“治本安全观”理念指引下,吴家堡司法所倡导法德结合,让社区矫正有力度有温度。
“新年好,我今天顺利安全回到济南了,请放心。”正月初五接到的这个电话,让槐荫区司法局吴家堡司法所工作人员牵挂的心终于放下了。
来电人何某,回族,因交通肇事罪被判缓刑。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何某服从管理、表现良好,性格也积极乐观。就在农历腊月二十,他和妻子愁眉苦脸的一起来到了司法所。这让工作人员预感他心里有事,工作人员便先请他坐下慢慢说。
起初,何某不好意思说,工作人员鼓励他有什么难处说出来一起想办法。他说“过年想请假”,然后又急忙补充道“我清楚社区矫正的管理规定,不允许离开济南市,如果不行,我就……”。何某显得有些愧疚。“请你说下你请假的理由?”工作人员关心的问道,他抬起头,带着一双渴望的眼神低声说道:“今年春节,是我父亲去世整整十年,我想回老家看看。”一旁的妻子握着他的手,看着我们重重的点了点头。此时这个三十二岁的小伙子,一下子没有了往日的乐观积极。工作人员在了解具体情况后,答应好好考虑他的申请。何某走后,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何某所在村委人员,详细了解他的情况。得知,何某家庭困难,父亲去世多年,母亲常年有病。
何某所在的村是回民村。几年前,同是回族人的他,从菏泽来到济南娶妻安家。如今父亲去世十周年,回乡举办过十年悼念活动,无疑是尽孝道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亲情是最能温暖人心、激发罪犯改造内驱力的能量,以孝道促矫正人员尽快回归,是工作人员在权衡何某“请假”请求的重要考量,在与何某“约法三章”后,最终同意了何某的请求。在吴家堡司法所走访了解到何某家庭的困难后,请示领导、多方协调相关部门,专门给何某申请了一份临时救助。临行前,当工作人员送上500元救助款,何某感激的说:“感谢政府对我的关心关怀,我将不忘恩情,好好表现,孝顺俺娘。”
理念使然,温暖回家。多年来,吴家堡司法所始终将法德结合、孝道列为社区矫正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与家人过个团圆年,有助于发挥亲情的感化作用,让服刑人员积极改造、洗心革面。让“服刑人员回家过年”传递人性温情,让依法治国和庄严的法律彰显出人情味儿。
亲情帮教,促进回归。正是吴家堡司法所发挥亲情帮教的积极作用,开展以“孝道”促矫正人员回归正道的工作举措,让矫正对象感受到了人文关怀。亲情帮教有利于增强社区矫正人员自我改造、回归社会的愿望,从而提升社区矫正的效果。
人文关怀,技术支持。2017年以来,槐荫区司法局为全区社区矫正人员配备了电子手环,监控平台实时显示位置,助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情况并采取措施。同时司法所工作人员每日登陆平台监管定位,何某坚持每日主动汇报日程安排等。正是得益于技术监测手段的进步,得益于司法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才有了何某这次特殊的回家。
此次“回家之行”让何某体会到了政府、家人和所有帮助过他的人的温暖。也让“孝文化”深入其心,理解入心。当孝道文化融入社区矫正教育,社区服刑人员在思想上获得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当何某再次到所里当面汇报时,他感慨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如今能安心的陪伴母亲身边,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学会让母亲宽心,也是对亡父的最好告慰。
如今,何某在西张村开了自己的小饭馆,生意虽是一般,但是一家人生活倒也知足。凭着自己的手艺和劳动,何某即将开启新一年的生活。
(二) 矫正走访也有“仪式感”
“领导,向你们汇报:知道你们来,我一点就打扫好卫生,烧好水等着你们了。哎呀,真高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2017年腊月二十八下午两点,当吴家堡司法所工作人员走进社区矫正人员肖某某的家,看着他穿戴整齐,听刻板老实的他给我们的开场白,顿时想起一句话:“你下午四点钟过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感到越幸福。这就是一种仪式感……”这一刻,仪式感之于肖某某,那么庄严而又幸福。
肖某某,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在吴家堡司法所矫正,矫正中,工作人员从村委会了解到年近六十的他身体不好,老伴常年卧病不起不能自理,儿子儿媳为生活不得不打工补贴家用,于是照顾老伴和小孙子的重担就落在他一人身上。矫正期间,年轻时曾当过兵的他,各项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到位不变形,表现一贯很好。鉴于肖某某家庭困难状况,为鼓励他好好矫正,司法所汇报领导后积极联系村委了解详情,协调办事处申请临时救助。腊月二十八当天下午,捧着司法所送上门的这份沉甸甸的关心,一向不善言辞的肖某某一时哽咽,连声说着“谢谢政府”。工作人员送上法律援助新春礼包,勉励他积极面对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生活,希望他和老伴的身体健康,今后遇到困难,司法所愿意做他的援助人。
生活中,仪式感体现着对生活的重视,同样,如果我们把仪式感带进社区矫正工作中,体现着认真、尊重、敬畏和幸福。如同矫正人员,生活中会遇到糟糕的境遇,偶尔会一潭死水,或灰头土脸或见不到阳光……本文中的肖某某,心中有了仪式感,仿佛干渴的生活注入清泉,充满着希望和温暖,让这个冬日的社区矫正走访,变得走心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