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追捕》采用香港警匪片常用的双雄对峙套路,只不过剧中的警匪,不那么张牙舞爪、理直气壮,而是各有心结,满腹冤恨。这令该剧充满了悬疑。
饰演杀人强奸犯的张家辉,好不容易从“监狱风云”中逃出生天,却苦大仇深毫无得色;任达华饰演的一根筋的警察,家庭破碎女儿桀骜,一直被罪犯牵着鼻子走,甚至几乎丢掉性命。如此双雄,堪称“双熊”,却更容易让观众认同。两人对比,张家辉的角色显然是影片主轴,更加丰满,内心世界也更为丰富,性格也更具张力。他的表演是否可信,能否成功,自然关乎整部影片的成败。
所幸金像、金马双料影帝演技确实不俗,全片大部分时间面无表情的他,仅仅依靠眼神和脸部的细微抽动,就能传达出人物的内心变化,加之人物是个哑巴,他的表演还得起到暗示剧情、提示叙事走向的作用,两人如果对调,我还真怕任达华应付不来。在这个不甚新鲜的故事里,有张家辉的精彩演出,确实还是增加了观众选择的砝码。
《大追捕》跟《罪与罚》一样,不少杀人场面的血腥惨状,以及俊男靓女的情色暗示,这当然是此类影片通行世界的不二法门。前者大家一想便知,后者则值得一说。作为主打心理惊悚的犯罪题材,影片编导在各处恰到好处地安插了不少性的元素,其中不乏“邀请””观众自主判断的成分,并有效参与了影片悬疑气氛的视觉营造。
如张家辉出狱后,在街头吃冰看美女,主观镜头中桃红柳绿环肥燕瘦,镜头还适时跟随、推进、聚焦,显出观者的色欲。段尾,镜头反打,张家辉目光闪亮,嘿嘿傻笑。此处他中性的表演,留下关于他性格和道德层面模棱两可的判断可能性。男性观众会跟随他的目光一起暗爽,并怀疑他是色狼,女性观众则直接认定他是色狼无疑。而后,张家辉偷窥文咏珊一家,隐秘的“窥淫”视点,同样暗合商业电影的观看机制,给观众偷窥机会的同时,供他们指认并建构张家辉角色的好坏定位。这条线索的高潮,是张家辉终于潜入文咏珊卧房“亲亲芳泽”,主观镜头中少女的玉足和嫩脸,几乎就是他是强奸杀人犯的“铁证”。而当后面真相大白时,观众可能会回忆这个场景,并恍然大悟导演的“中性”运镜原来早藏玄机。对于经验丰富的影迷观众来说,这等花招很难凑效,但于一般观众而言,造成一定的紧张,相信足矣。
香港的罪案或奇案电影由来已久,既有《人肉叉烧包》、《弱杀》、《人肉厨房之羔羊医生》之类借侦破之名,行剥削之实的自然主义色情暴力大作,也有《高度戒备》、《监狱风云》之类展示人性扭曲交锋的高档商业巨制。虽然路数不同,但无一例外展示人性的阴面幽暗与血腥情色的暴力场景,这是此类影片招徕大批观众的法宝,也是诱使他们接受编导用心的润滑剂。
但由于内地市场审查制度所限,《大追捕》中此类元素只能是浅尝辄止,难以尽兴,除此以外更要与《逆战》之类影片一样,以表层暴力的碉堡形式,大唱亲情、伦理、道德等所谓传统普世价值的赞歌,还要算计在先,步步编织,无奈故事又不甚新鲜,很难猜不中结局,反而不若昔日同类港片信马由缰直来直去,却深得世故人情三味、写尽市民欢乐辛酸的浑然境界。像《屯门色魔》、《溶尸奇案》这样融视觉刺激、人性揭示、商业趣味于一炉的上等作品,相信以后再难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