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讲评】摄影学习中专业名词介绍与理解 第四百九十二讲?

光圈
光圈就是镜头里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
常见的光圈值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每两挡相邻光圈值之间进光量相差一倍。例如光圈从f4调整到f2.8,进光量便多一倍;从f2.8到f2又多一倍。光圈值和光圈实际大小是相反的,进光量最大时光圈为f1,最小时为f64。
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漆漆的。
镜头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图片最清晰)。
快门
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当于开窗子时间的长短。 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例如由160减至130),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
被摄物体的运动速度也是调整快门的重要依据。
曝光
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组合。
可以这样认为:光圈(值)大小其实就是那个小圆窗户开多大,快门(速度)就是窗户打开多久。假设窗户只打开1/4,时间为4秒钟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很显然,窗户打开一半,时间2秒钟也能让底片正确曝光,因为1/4*4=1/2*2=1,进光量都是一样多。同样的,如果窗户全开,曝光时间就只需要1秒了。 假若一个镜头光圈全开为f4,用摄影行话来说,光圈f4快门速度1秒为正确曝光值,那f5.6和2秒以及f8和4秒也同样能得到准确曝光的图片。
重要结论:一张正确曝光的图片可以有n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
焦距与对焦
焦距——光线经过透镜就会聚成一点(焦点) ,镜头的焦距就是从镜片(或镜片组)的中心到底片(ccd)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
焦距40-60mm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简称标头,拍出来的照片类似肉眼平视的感觉(视角为45°左右)。 广角镜头(焦距小于35mm)能够让照相机“看得更宽阔”,视角大;
长焦镜头(焦距大于70mm)能让照相机“看得更远”,但视角窄。
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
对焦—— 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只有对焦正确图像才可能清晰,否则图像就是模糊的。
景深
景深是指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的一定范围内的景物。
景深的“景”是指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当镜头对焦于拍摄目标时,这一点对应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
景深、光圈、焦距的关系
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镜头焦距及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离:在镜头焦距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越接近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小,越远离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离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镜头的景深大,长焦镜头的景深小。
有时候可以看到一些照片的主体和背景都很清晰,也看到过只有主体清晰,而周围失焦的照片。要产生这些效果,就要涉及到景深的问题。 当选择比较快的暴光速度时,通常我们需要采用比较大的光圈,这时景深就会比较短,相片的清晰范围会比较小,有些景象可能就会比较模糊;而如果把快门速度调慢,那么光圈可以调小,这时也有可能会使画面中默写杂乱的你不要的部分显现出来。因此如何控制景深问题是摄影中的一个初步而又重要的技术。
iso与图片质量
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如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
在像素相等的情况下,ccd面积越大,高iso的成像质量越好。我们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就不该只看像素高低,而应该注意相机ccd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