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零房租的创业者怎可能成功

据说现在中国it创业地标前三强已经从之前的“北上广”转成“北深杭”了,深圳的崛起当然与腾讯系与华强北的硬件产业相关,而杭州的挺则避不开阿里系的深厚影响,就连政府重金投入打造的“梦想小镇”创业园,也是以紧邻阿里入驻的未来科技城为一大亮点。
当然,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会认为“不能免房租的创业园都是耍流氓”,最好还能有相关各种免税、免水电费等优惠那自然是最好的了。为此,大多都会举出某某地方的某某案例来证明:你看某某项目就是因为优惠政策入驻后,创业成功,不但自己致富,还给园区带来莫大的荣誉以及丰厚高额的税收回报;你再看某某园区这仅这也免那也免,才能项目蜂涌而至。
更有甚者,在揣摩一个个成功者的历程时,不去思考别人的定位、别人的努力、别人的独特之处,而是只看到初期曾经享受过的免房租等等的优惠政策,把这种短期的、外来的因素,当成别人成功的唯一理由,进而开始自怨自艾,为什么我就享受不到这样的优惠呢?
通过钻这样的政策空子而生存的企业有没有呢?有!而且从总量上来说,为数还不少。当时全国各地热衷于发展动漫,只要是动漫产业,总能享受到各种优惠好处。反正这一类企业都是轻资产型,哪里政策给得多、给得足,具体也就是各种减免、各种退费以及各种的奖励给得多,就往哪里搬。这里的优惠政策用完了后,公司注销,再去下一个城市去注册。
但不管怎么样,最终的结局就是:凡是钻这样空子的企业,也许会活得很滋润,但是终究做不大。想想看,把公司运营的关键一直寄托于不付房租上,这样的企业能有多大的格局?这样的企业家能有多远的眼光?
更不要说,真正能够彻底执行科技扶持政策的地方政府能有几家。刚刚走过不少地方,那些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园区实在是多,有的地方虽然房租可免、但物业费给你定得高高;有的地方说是物业、水电费减半,可你一看按照商业标准确定,对半后也就和别人正常的差不多少;再有的地方给你规定一堆“海归啊”、“有专利啊”、“相关认证”啊看似熟悉却怎么也达不到的标准之上。纷繁复杂的审核管理机制,早就将这样的优惠及信用透支得光光。真的创业者,遇上这样的园区、这样的政府,也就只能呵呵一笑。与其想方设法迎合它的各种优惠条件,还真不如把精力好好放在自己的市场开拓上面了。
或者这样子来看吧,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获得奖学金并免除学费,而并不是不交学费再发放奖金的学生才能取得好成绩。这个道理总该比喻得到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