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场化学武器战:5000人死亡,240人被俘,惨不忍睹

文 / 阿志聊历史
历史上第一场化学武器战:5000人死亡,240人被俘,惨不忍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是从伊普雷开始的。在这次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西线的英法联军倾注全力终于顶住了德军的凶猛进攻势头,使战线呈现相对稳定和对峙的状态。1914年晚秋以来,德军不断发起突击,但在协约国的顽强抵抗下,几个月都没能获得大的进展。“你们为什么不用化学武器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德国最高统帅部会议上,德国化学工业联合企业巨头卡尔·杜伊斯贝向军界提出了建议。在大战初期,他为了在战争中获取利润,曾生产了一些刺激性化学武器——“喷嚏弹”给军队试用。随着战争进程,他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了。
“如果用一种毒气飘到敌人那边,那他们的工事再坚固恐怕也无济于事,这比任何大炮都管用。”杜伊斯贝早已看出战争将是他赚钱的一个大好时机。而一个叫哈柏的德国教授也提出了使用氯气钢瓶,借风力把毒气吹向敌方的设想。“我们现在工厂中有大量库存的液氯,这是突破防御工事现成的武器。”杜伊斯贝惊喜地发现哈柏的设想与他不谋而合。液氯是一种化学工业原料,无色,具有一种特殊的茴香气味。当气化时,它所产生的浓烈毒烟,不仅对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而且会通过呼吸道迅速伤害人的肺部,引起严重肺水肿,并导致死亡。
在他的鼓吹下,德国统帅部决定在西线试验毒气这种新式武器。地点就选在伊普雷附近的毕克斯休特与朗马克之间的英、法联军阵地。并将第三十五工兵团改编为毒气施放团”,这是世界上第一支毒气部队。1915年3月,德军从国内调来了装满这种毒气的6000只大钢瓶,还有24000只小钢瓶。4月5日开始,在伊普雷地区8000米宽的正面上,悄悄地埋设了5730只钢瓶,一共有18万千克的氯气在德军阵地一线静静地等待着。德军现在最需要的是合适的北风。
对德军这样大的行动英法联军事先已得到了消息。一个月前,法军就从抓到的俘虏口中得知德军正在部署一种毒气筒,但不知道所用化学品的类型。4月13日,名德军叛逃者向朗格马克的法军第11旅提出了更强烈的警告装有窒息性毒剂的管子已经放在前沿阵地,每40米有20管操作者都配发了防毒口罩。法军甚至也把这一情报刊登在发至营级的情报摘要上个从敌人战线后方回来的比利时间谍也报告了德军将使用毒气进攻的消息。比利时陆军新闻简报明确地指出了德军的进攻位置就在伊普雷。然而,英法军队却漠视了这些情报的重要意义。他们还想象不出这种毒气将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1915年4月22日。这一天,刮了多日的西南风终于开始转成东北风。几天来,德国一直用炮火对伊普雷地区实施轰击,但为了不干扰试验化学武器的效果,所选择的目标大都是非军事性的街道、公路和桥梁威力强大的炮弹也摧毁了教堂、公共建筑物、住宅,并炸死了一些平民。到下午这座城镇北面的法国防区开始受到德军猛烈的轰击,几十分钟后,弹幕开始徐徐向协约国防区的纵深延伸。下午6时,炮击停止了。在伊普雷一线阵地的英法阻击兵和来自非洲的轻步兵们发现德军阵地上冒出一片奇怪的、略呈绿黄色的云来。
这片云雾越来越浓,在微风中象滚滚的海浪,离他们越来越近。由于没有人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只是眼睁睁地听任这个奇怪的云雾向他们阵地飘来而无动于衷。当这片云来到他们面前时,他们突然开始感到窒息,眼睛、鼻子和喉咙好象被酸性物质烧灼似的产生火辣辣地烫痛。许多人痛苦得喘不过气来,倒了下去,却从此再也没有起来,他们被毒死了。这种毒气比空气重三倍,它乘着轻微的东北风,沿地面汹涌前进,填平沟壑,坠入堑壕。当后面的部队看到前面的幸存者抓住喉咙,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声,盲目地四散奔跑时,才感受到这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新式武器。
英法联军的阵地上出现一片混乱,还能行动的人拔腿就跑,试图跑在直向他们追来的氯气前面,但多数人是徒劳的。很快就被这片烟云所吞没而德军在这6公里正面上的部队则戴着浸渍着药剂的纱布口罩,怀着恐惧疑惑的心情跟随毒剂云团后面,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在1个小时内就占领了英法联军4公里纵深的阵地。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的突击。英法军队有15000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240人被俘。德军缴获协约国军队大炮60门,重机枪70挺由于德军事前也没预计到这样的效果,因而没有准备更多的预备兵力来把这次战斗胜利扩展为战役胜利。否则的话,德国甚至可以利用这次袭击打开的突破口直接突进到英吉利海峡。
这里是阿志聊历史,你对于这场史无前例的化学武器战有何看法呢?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感谢大家收看,咱们下期再见。(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