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酒店想通过商城赚钱,至少需要做到的几件事

旅行中的女孩
消费升级后,旅游业的火爆,顺势将住宿业也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移动支付、线上平台的高速发展,也让酒店个体开始了革命之路。
一方面,响应集团的号召,不愿和ota携手并进,想要直接与客户产生联系;另一方面,在蛋糕就这么大的客观背景下,下手够快才有机会分到一杯羹,斗快也成了酒店人们的压力之源。
我们打开ota,会发现酒店们经常按照星级与经济连锁进行划分。我们今天只说说高端酒店(默认为四星半以上水准),这其中大体上又可以分为国际连锁品牌与local品牌:
国际连锁型品牌有会员基础、品牌光环与认知度加持,通常于某座城市平地起高楼时,就自然而然的有曝光度;local品牌虽然在这方面稍弱,但胜在经营策略与管理细节都更灵活,可以快速根据市场需求来响应变化。
现在,这两种高端酒店的夹缝中,现在又出了一个新品种:渲染某一项体验的低价高品质酒店(不以星级论)。以前的文章里提到过很典型的品牌,如欢朋、亚朵。
自2012年至今,酒店官方公众号的抢蛋糕行动已经从牙牙学步,到了今天的激烈争夺时代。2016年底全新的概念小程序面世后,线上商城(新销售渠道)的用户争夺越演越烈。部分酒店还受到诱导,开始了“全民营销”时代。
那些挤破了头依旧勉强做到月收入五位数(仅线上商城)的酒店群们,你们或许也听过,有些酒店已经可以做到月入七位数了(仅线上商城)。而做到这样奇迹般的数据,并非由内容运营、商品定价、功能完善直接决定,更多的是:
公众号运营团队人力配置至少5人。1位微信内容编辑、1位设计(包揽拍摄)、1位商城全权运营者、1位协调员(与酒店各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并提出要求)及1位“舆情监控”(专职回复线上用户问题),其实还需要数据整理及分析人员,专业的活动策划人员等。目前从国内高端酒店市场部门人力配置来看,这位英雄可以保证微信每周的内容准时出街,已经相当了不起了。策划新主题?还要其他部门全权配合,那可能在梦里……
餐饮部至少要120%的配合,包括特别研发新品。很久以前,曾有酒店为了响应互联网思维的号召,要求饼房将点心做出一套小黄人造型,并为此套用了歌词进行内容创作。也曾有不止一家酒店,为了在日常中不断吸粉,特意将关注二维码做成巧克力版,搭配在大堂吧的咖啡服务中,这样在客人想要吃饼干之前,总会好奇想要扫一扫~可惜的是,许多酒店的微信负责人不具备号令其他部门的威力,经常在内容发布的前一刻,才确定菜品的最终名称与图片,长此以往,粉丝的增长,恐怕只能靠运气了。
先真金白银的投入,再观察效果/数据。运营期间,大部分时候,你的投入其实是超过所得的。长期的有奖活动,可以直接消耗硬成本,而不见得每次都能够保证新增粉丝数量。想要让线上商城真的发挥巨大的作用,运营期的活动投入就已经必不可少了,还有线下吸纳粉丝的新奇招数所消耗的隐性成本。把既不具备稀缺性,也不具备价值性的物品投放出去做奖品,那就醒一醒,没什么牛哄哄的创意可以拯救这场活动。
整个团队有一种“即便长期没看到效果,依旧全力坚持的蜜汁勇气”。以上几点已经说明,新媒体渠道能够让内容在短期内曝光度几何倍数提升这种观念,是个误区。暂且不说团队是否具备创造爆款内容的能力,即便有,那么多渠道组合投放的实力与筛选经验,是不是也能跟得上呢?2014年,一条台湾美食街的宣传,线上渠道投入就已经超过七位数。渠道运营,本就是持久战,经常得不到正向反馈,都是正常的。无奈的是,许多酒店痛苦的坚持了一阵子后,渐渐让渠道沦为鸡肋,等到新一波红利期到来时,又因错过而悔恨不已。
每当我们读到精彩案例时,通常是该酒店已经因为某活动或谋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果的时候。这种时刻,一般是该酒店已经经过一轮又一轮洗礼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刻,非一蹴而就。想要将微信商城/小程序运营成酒店的新渠道,是个巨大的工程,团队配合更是重中之重,与其不断扫码听取线上课,不妨多实践,亲自取经更实在。
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