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上午,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李谦专题调研宁波市(杭州湾)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运营筹备工作。宁波杭州湾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徐方参加。
李谦实地查看基地绿色生活区和科学与艺术中心,听取基地概况、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未来规划以及九月下旬运营准备情况汇报。宁波市(杭州湾)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绿色生活区、野外探索区、科学与艺术中心区、水区域和接待大厅五个区域。基地建成后可容纳600名学生同时开展活动,有利于全市中小学生开展校外教育实践活动。
李谦对基地先进的设计理念及前期项目进程中勇于克难、层层推进的工作态度予以肯定。他表示,基地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课程设计有体验、有教学,体现了宁波杭州湾新区地域和产业特色。李谦要求,基地在推进项目建设收尾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及早谋划基地活动项目设计、特色课程开发等工作,继续加强与职能部门和新区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好园区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
李谦强调,基地在建设的最后阶段要抓进度、抓安全、抓质量,保证基地建设完美收官,9月下旬顺利试运行。后期的发展运营更要注重品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开辟宁波杭州湾新区教育改革新局面。
宁波市(杭州湾)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
宁波市(杭州湾)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绿色生活区、野外探索区、科学与艺术中心区、水区域和接待大厅五个区域,基地建成后可容纳600名学生同时开展活动。
绿色生活区主要由中心建筑及五幢学生公寓组成,中心建筑主要功能为剧场、食堂、医疗、超市等。
科学与艺术中心由10个特型教室和学生作品展览馆组成。基地教程分为科学类和艺术类课程,室内的课程主要安排在该建筑内的教室里进行。
水区域由水科学区和湿地博物馆组成,水科学区主要表现水的各种原理及运用,通过娱乐的方式来表现,寓教于乐。湿地博物馆主要是介绍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湿地的功能及作用。
野外探索区由体能拓展区和心理拓展区组成。该区域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课程是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各项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基地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基地根据周边地理、产业特点,结合新区发展规划,确定了“快乐体验”的课程理念,倡导全时段、沉浸式的课程体验,时时处处皆课程。
区别于其他基地第二课堂性质的课程设计,在“快乐体验”的课程理念下,基地围绕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大目标,将课程定位为学生走出校门,认知自我,认识世界,感受生活的平台。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基地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知识储备情况,设计出适合亲子、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龄段的、具有层次性的课程体系。在合理利用基地户内外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凸显新区地域及产业优势,形成具有特色的研学主题和研学线路,以实现饱满的研学旅行。以与杭州湾湿地公园结合形成的“湿地生态之旅”为例,该主题课程既包括对湿地动植物、水资源、及整体生态系统的室内研究性内容,又包括到湿地的实地探索采风,真正实现“研学”与“旅行”的有机结合。
“形成可实践操作的标准化课程8个、教学课题130余个,确保开业运营的课程开设需要。”基地负责人表示,课程包括室内和户外两部分。其中室内课程主要围绕科学艺术中心10个教室、法制教室和咖啡馆、餐厅、寝室等功能性场地展开。从性质上,这些课程分为科学课程、科技课程、人文艺术课程、生活素养课程。户外课程又包括在基地户开展的身心拓展课程及利用周边资源开展的旅行课程。
下步,基地还将致力于发展青少年学生校外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和中东欧学生汉文化体验等事业,整合教育、旅游、文化、艺术资源,集聚区位与品牌优势,打造国际化文化教育交流的窗口,成为宁波杭州湾新区文化教育的一张名片,新区对外展示的一个高品位的人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