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刘福林的转折就在这一年到来,在建设新农村的号角下,村子里面的邻里亲戚在村干部的动员下,都开始了一轮养殖新高潮。有的抠大棚种蔬菜,有的养鸡、养鸭、养猪。可是这个时候的刘福林却觉得自己应该做些独特的项目,在他的心里始终觉得自己应该遵守老祖宗的致富经。自古以来物以稀为贵,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肯定很难赚到钱。
经过一番仔细的考察,刘福林觉得养鸵鸟是一个不错的项目。鸵鸟全身都是宝贝,肉的价格可以达到三五十元一公斤,皮可以用来制作鞋面,就连鸟毛都可以拿来卖钱。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蛋壳还可以制作成为艺术工艺品。最重要的是,养鸵鸟的人非常少,竞争小,完全符合物以稀为贵的基本要求。
说干就干,经过一番考察,刘福林在即将入冬的时节购买了几十只鸵鸟幼崽,开始奔向了养殖鸵鸟的小康生涯。起初因为不熟悉鸵鸟的生活习惯,刘福林也走了很多弯路。买回来的鸵鸟幼崽因为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刘福林急的团团转,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邀请了几位专家过来进行技术指导。专家发现主要是场地湿度过高和保温环境工作没做好的原因。
于是刘福林在专家的指导下,对鸵鸟圈舍进行了从新改造,经过一番精心照料,小鸵鸟果然缓过劲来。经过这次事情,让刘福林认识到养殖知识的重要性,这些来自外地的物种对生活环境极为敏感,想成为一个出色的鸵鸟人真的不容易。为了吸取知识,刘福林每天都守在鸵鸟圈舍旁边,清理卫生,投放饲料,无论大小事情全都亲力亲为,并且不断的吸收养殖鸵鸟的技术经验。
付出终有收货,在第一批鸵鸟养大以后,刘福林将它们出售给周边大城市的酒楼饭店,获利丰厚,这更加坚定了他养殖鸵鸟的信心。为了扩大规模,刘福林又在村子里承包了十几亩荒地,准备大干特干。经过三年努力,如今的刘福林鸵鸟养殖中心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并且扩大为年产500只鸵鸟的较大规模,目前资产已经达到了数百万元,完全达到了小康致富的目的。
刘福林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还不忘带动身边的乡里乡亲,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刘福林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村里的领导掏心掏肺的四处奔波,给我找来了好几位技术专家的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事业成功,所以我绝不做忘恩负义之徒,今天就是我回馈乡亲朋友的时候。单靠刘福林的一家养殖中心根本也无法满足四周城市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在刘福林的带动下,发动了周边村民一起养殖鸵鸟,共同致富。创业虽然辛苦,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渴望成功的梦想,并且坚持到底,就一定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