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村长、村支书的工资并不高,一般工资也就1500块钱左右。
这钱不多,随便出去打个工,也比村长工资高。但很多人争着抢着要当村长支书,道理你懂得。
道哥今天说的这件事,不是让你去竞选村长支书,而是有另一个工作。这个工资有些地方给1500-2000块钱/月,比村长要高,也在村里上班,吃财政饭。
这个工作岗位叫“村级信息员”。
01 这是弄啥类?
2017年到2018年,国家要在农村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工作,全国挑选辽宁、江苏、江西、河南、四川、浙江、吉林、黑龙江、重庆和贵州10省市整省推进。也就是说,这10个省份的每个村都会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村里建设益农信息社。
看下图,这就是益农信息社的站点。全国统一使用“益农信息社”品牌,整齐划一,正是同一个品牌,同一个梦想。
这样的站点,以后每个村都要搞一个。
2017年底,辽宁要建9300个,江苏要建11600个,江西要建13600个,河南要建37600个,四川要建37000个;
吉林要建3800个、黑龙江要建3700个、浙江要建11200个、重庆要建3300个、贵州要建5000个。
其他省份,农业部不做硬性指标要求。
02 信息员如何招聘?
村级信息员重点从店主、村级农技员、大学生村官、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中选聘。信息员要有初中以上文化,熟练使用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和互联网,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服务态度好。
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国家几次发文推动,为什么?因为这件事难办。难在哪里?
钱!钱!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信息进村入户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业部资金引导,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支持,信息服务站自我造血。前两项资金主要用于益农信息社的建设投入,这笔投入自是不小,但总还是可以筹措出将信息社建立起来的,而最大的问题在于持续运营的资金,如果没有自我造血能力,而像一个无底洞一样需要政府不断的投入,那么是谁也受不了的。
据新闻报道,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制作和安装一个门头需要投入平均近4000元。河南的试点过程中,农业部提供了300万元的引导资金,省、市、县也争取了554万元资金支持。但由于村级信息服务站数量众多,在门头制作与安装、系统开发、日常运维等方面投入较大,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依赖政府不断的投入,目前财政紧张也是众人皆知,而最佳的解决方案还是增强益农信息社的持续盈利能力,使其在没有政府投入之后也能很好的存活下来。
但是,挣钱不易。
03 持续盈利为啥不容易?
益农信息社虽然提供的是公益性服务,但并不是不能盈利,我们先来看看吉林省的益农社是如何赚钱的。
吉林省在村级站运营上,为解决村级站长效发展机制和发展后劲问题,从2011年开始把电子商务和便民服务引入村级站,其主要运营模式是,在电子商务方面,村级站通过在省农委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上为农民代购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厂家按照订购数量给予村级站一定的服务费和短途运输费,给村级站带来一定的收益。在便民服务上,村级站通过给农民提供小额提现、代缴话费和出售电话卡等方式,由银信部门和运营商给予一定的代理费用来获取一定的收益。2014年最多的一个村级站通过以上服务获得5万的的收益,而全省具备电子商务服务和便民服务的村级站平均每个站的收益在3000元左右。
3000块钱够干啥?人员工资都差得远,像农业部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出来的“为农村信息员提供创业条件,增强站点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能力”是很难全面实现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省与省之间独立运营,形不成强大的议价能力
虽然益农信息社在全国统一品牌,但是各省之间大多独立运营,甚至有些省内各县之间也是独立运营,这种做法可谓是自废武功,难以依靠规模来形成对服务提供商的议价能力,而且很容易被服务商各个击破,丧失对服务价格的定价权。此外,还有部分省份的益农信息社还没形成市场化的运营机制。
2、公益服务多,盈利服务不足
由于信息进村入户是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不可避免的就会承担很多的公益服务,像遂昌嘉言民生董事长介绍:“嘉言民生是一家微利企业,它全面整合政府授权职能与各方面社会力量,构建了‘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社会协同’三位一体的便民服务‘政企社共建’模式,推进‘行政服务、社会服务、公益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代办138项政府行政服务,提供55项便民服务”。当然介绍的很好很高大上,但事实上没有一家公司会主动去承担政府的服务功能的,除非是有利益上的补偿。
而且一家益农社只有一两名工作人员,公益性服务承担多了,开发盈利性服务的时间就会减少,事实上目前运营商开发的盈利性服务确实不多。当然这里不是说不要承担公益服务,只是说如果换种方式,既能达到帮助村民的目的又能获得收益岂不是两全其美,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04 怎么做才有戏?
前面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怎么样才能把这么大一盘棋玩活,我的想法如下:
1、建立全国运营商大平台
建立全国运营商大平台的好处主要有两点:一是提高运营商议价能力,让其能从服务商那里获得更多分成。
本来益农社运营商做的就是互惠双方的事情,一方面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另一方面也为服务提供商推广了产品,增加了交易。但是目前各地益农社的服务提供商多是金融、保险、通信、医院、院校、电商中的巨型企业,一个县或一省几个县的业务量对这些巨头根本没有撼动力,想从这些巨头口中夺食几乎不可能。而且一旦巨头撤出那这项服务可能就无人提供了,因此只有建立全国的运营商平台才有体量去跟巨头博弈,且全国统一就能够与更多的服务商进行合作,增加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竞争,谁提供的服务好我就用谁的,从而把握主动;
二是有利于统一信息接口,积累全国运营大数据。大数据将会成为未来商业的基础,积累大数据至关重要,但是当前一个省、一个县都有不同的运营商,太多的运营商不仅造成数据接口和数据存储方式的不同,而且有些地方可能根本就不重视数据积累,仅仅一个县的数据也没有太大价值,因此必然会造成数据的浪费。建立全国运营商大平台的话就能与服务商统一接口,也节省更多的存储成本,而且全国数据的价值会大大增加,而创造更多的盈利模式,包括大数据交易、给政府做项目课题、通过数据分析做可盈利的报告、给其他公司提供信息咨询等。
建立全国运营商大平台可有两种思路:
1)借鉴银联的模式,由全国各运营商共同出资成立全国性公司,由其统一承担与服务商的合作、协商、博弈,同时承接各类盈利性服务,再将服务分配到各省市运营商,并做好利益的协调工作。
2)出现某一个大型的运营商,由其参股、控股全国其他运营商,而建立起全国号令一致的运营商平台。
2、增加盈利性服务项目
益农信息社全国一盘棋,要做到能自我生存只靠单个网点各自“自我造血、自我发展”是不现实的,必须要提高运营商的盈利能力,然后再通过运营商为站点输血及分成,才能保证项目的持续性。
因此运营商增加盈利性服务项目是关键,如何增加?重要的是找准与谁合作,谁有服务下乡的刚需,谁愿意为服务下乡出钱。这么看的话益农社目前的合作伙伴其实并不理想,这些巨头做服务下乡大多并非刚需,有很多只是响应政府号召,而按照公益项目的思路来运营。
故而我建议各大运营商要重视起农业互联网行业,这个行业的企业大都在各大中城市内办公以吸引计算机和互联网人才,但是他们的产品又需要在农村地区推广和布局,而他们多数并没有那么多资金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全国建推广团队。因此对益农信息社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刚需的,而且农业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服务也是农村地区所亟需的,真可谓是天造地和的一对。
农业互联网行业能够提供的服务如下:
电商购物,包括生活用品及农资产品,可使用的平台包括京东、天猫、苏宁易购、买卖宝、乐村淘、农一网、爱种网、有种网、农一网、云农场等等。
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利用包括一亩田、中国惠农网、农迈天下、中国绿谷网等农产品b2b电子商务平台。
土地流转,使用土流网、土地资源网、地合网、聚土网等土地流转平台的服务,帮助农民流转土地。
生活服务,利用各种平台包括淘宝、微信、京东等为农民提供话费充值、缴纳水电费、电话费、买车票等生活服务。
农技咨询,利用猪病通、益农宝、农医生、农管家、老刀网、养殖宝、云种养等提供农技咨询服务平台,具体可看wuli冬冬说农业互联网第二讲。
金融服务中介,有包括农发贷、农信贷、翼龙贷以及宜信等大量的p2p理财平台,此外还有比较安全的货币基金理财平台,如农富宝、余额宝、理财通等。
总之,找准合作方是益农信息社盈利的关键。未来,益农社用农业互联网公司的服务满足村民的各项需求,同时为农业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做足推广,农业互联网企业用经济利益回馈运营商,从而形成三者相互依赖共存的生态系统,这个体系就能得到自我繁衍的能力了。
愿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越来越好,愿天下农民早日步入互联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