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稷山县有个叫杨赵的农村,这个村子是一个加工红灯笼的产业基地,据当地农民告诉摄影师,杨赵村的红灯笼制作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农民们开始生产制作红灯笼发家致富,前几年兴盛的时候全村子共有红灯笼家庭工厂多达120多家,近几年受全球经济大气候的影响现存的家庭小工厂已经不足20家。,但是当你踏进杨赵村还是能看到街道两边制作红灯笼的场面。
这位农民大哥他叫马海龙,今年52岁,他制作红灯笼已经有31年的历史了,他在自己的家里也经营着一个家庭红灯小工厂,名字叫做稷山杨赵海尔灯业,谈到他的家庭红灯笼小工厂的经营,马大哥说一路走来有喜有悲有无奈。
马大哥说31年前自己21岁的时候在家里种着自家的5亩地,每年产的小麦和玉米只够填饱肚子,当时村子里已经有人开始制作红灯笼赚钱了,他发现当地制作的红灯笼没有河北加工的漂亮,所以就开始从河北贩卖红灯笼到本地赚钱,一只灯笼也能赚上三四元钱,利润相当不错,但是后来发现做一个红灯笼有8元钱的利润,他也就在当地的红灯笼技术的做了改进,学习了河北红灯笼制作的新样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马大哥一家生活富裕,儿子也结了婚成了家为他家里添了2个孙子,全家人就一起经营着红灯笼小企业,近几年随着经济放缓的影响,他的红灯笼加工也受到了冲击,每只红灯笼的平均利润也由原来的8元钱锐减到5角钱,说到这里马大哥很无奈的摇着头。
他说道,我每年加工的红灯笼质量好,品种多,式样新颖,根本不愁销售,但是弄不明白为啥原材料一直涨价而我的红灯笼就是卖不上价,比如钢丝去年是2600元1吨,现在涨到了5200元;包装的纸箱去年8元1个今年涨到了17元1个,以前平均一对红灯笼能赚20元左右,现在也就是1元钱。
更让马大哥想不通的是,自己辛辛苦苦的经营着工厂,雇着工人一个一个的手工制作红灯笼,成本价格一对红灯笼就拿直径1.2m的规格来讲在18元左右,批发给零售商就是19元一对,但是零售商一对红灯笼的价格在40元左右,利润价格相差20多倍,你说说这原因究竟出在哪里?
这是马大哥的儿子,他和妻子每天也在家里制作着红灯笼,他主要干着体力重活,负责搬运钢丝和装运产品,马大嫂在家里照看这两个孙子操持着家务,全家人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家里雇着两班子工人干活。
马大哥现在红灯笼的销售主要是发往四川成都,河南洛阳和本地,以实体店销售为主,很少做网上销售,因为网上销售加上包装成本加大,还麻烦,现在每年的各种红灯笼销售数量都在20万对左右,每年的纯利润在10万多元钱。
马大哥说自己以前家里雇着4班子工人加工制作红灯笼,现在生意难干所以减了2班子,因为儿子已经成家,房子也盖好了,每年全家4个劳力能赚上10多万元就顶打工挣个工资,也算是自己给自己打工,图个自由罢了。
早上10点多钟马大哥准备和儿子在街道上给红灯笼的铁杆喷漆了,他一年四季这样重复着红灯笼制作的过程。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右上角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