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朋友圈看到一个阿里的同学的小组分享的照片,里面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小黑板上话的可视化图,一个关于流量运营的小分享,我不在现场,也可以通过那张图片看懂十之八九。那是第一次见识到图片的力量,也就是可视化图片的力量。
后来工作以后,包括数据分析,包括逻辑推理,都会随手拿起一张a4纸,用图片梳理思绪,提升自己的思考力。
后来接触了宁向东教授的管理学课,了解到了顶级的咨询公司,几百万上千万的咨询结果,其实就是几张图。而宁向东教授的清华管理学课中也着重强调画图思考的重要性。
一件事情最难懂的是分散的点,需要对方自己去思考,理顺逻辑并理解;厉害一些的人呢可以帮你用简单的逻辑讲明白,这已经算是很厉害的语言技巧了;但是更厉害的呢?是把理顺的逻辑思维通过图片可视化表达出来,输出成普通人都能懂的能力。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宁教授给的建设团队需要的最简工具——画一张图,对就画一张图。
第一步,先明晰组织的任务,或者目标。
想象一张表格,从上到下总共分六栏,最上面一栏,我们定义为“任务栏”。在这里填上你们团队的任务,把一群群体,发展成一个团队,肯定是为了完成一个或者说多个目标的,我们在这一栏把目标写下来,1,2,3,4,,,,
第二步,你设想一下,为了完成你的任务,实现这个目标,你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团队。
把这个团队写在表格第二栏,我们把第二栏称为“理想梦之队”。填写这一栏的时候你要想要,需要怎么样的骨干团队,又需要怎么样的辅助人员,并且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方法去协同他们的工作?
全部都是精英,未必会组成一个战斗力最强的团队,想想每次美国派出来奥运会的梦之队,战斗力不一定比nba常规球队强。而有骨干,有辅助的组合才是最强的,比如当年的乔丹和皮蓬。
而团队成员内部的关系梳理,就需要通过五个指标去考虑:
1、团队成员的价值观:价值观一致,才能建立共同的团队基础。所以招人的时候要注意。
2、动力机制的相容性:目标一致,动力的来源一致,才能力气往一处使。所以在kpi和团队目标和奖励上要花心思。
3、角色关系的顺畅性:骨干成员和辅助成员的脾气,利益,合作方式,如何去组织权利、利益、责任的关系?
4、成员之间的责任关系:包括报告关系、工作指导关系,问责机制,关系着大家是否会积极的投入到决策和行动中去。
5、成员之间的胜任程度,每个人的能力是否可以扛起自己的任务,并且不拖累整个项目的进度?
这五个指标的规划,安排情况是建立一个有效团队的重要因素。
第三步,对现有成员进行评估
。
6个栏目里面,上面是目标,下面是现状,中间是行为。我们列好目标以后,就要来梳理现状了,所以我要在第六栏,写上现有成员的能力、合作关系、特征都写上,我们称呼为“现状栏”。
可以根据第二步的5个指标进行梳理,对每一个员工进行梳理。
第四步,进行人员的增减和改善。
看看第二步的梦之队,特别是那5个指标,看一下团队必须要去除哪些人手,增加哪些人手,同时对于留下的人手,你应该进行怎样的能力提升。
作为领导者,必须得清楚,所有的团队成员只有三种出路:上去、原地踏步、淘汰出去。需要淘汰的人一旦确定,就不要浪费感情了。
当然这里涉及到很多,特别淘汰的人,很多情况都身不由己,这时候该如何使用智慧呢?老白兔的苦劳,关系户的背后资源支持这些该如何呢?
第五步,团队协同设计,这是把群体打造成团队最关键的一步。
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现有团队的现状,通过第二步的5个指标给自己的团队打分,满分十分,现在几分?打分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开讨论。
然后把这个满分10分,现在分几分的状态画一个“团队现状曲线”,填写到第三栏上。而根据这个分差,就可以看出期望曲线在哪里了,提升目标在哪里了。
第六步,团队建设计划。
根据期望曲线,就可以考虑在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必须要改善到世贸水平,哪些方面我们不用在花时间去考虑了。
每个曲线的差距,都可以推导出建设的各个细节和行动,这些行动落实到1,2,3,4,5,,,,,就是团队建设的计划。
总结。
这个图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多的是一次思考过程的优化,这个图画好以后,保存在那里,隔一段时间都拿出来看看,哪些地方做的不错,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哪些地方有了新的思路?
每次只需要细微的微调,这个表可以和团队一起,跟随你好多年,一直等你带出了你自己的梦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