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663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权衡利弊的思考过程,吃什么,干什么,做什么、想什么等等。
想要改变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行为非常之难,但是改变思维却相对容易,无非是说出或营造出这个人害怕的、喜欢的、追求向往的东西。
传销与洗脑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影响到了许多人的思考层面,导致许多人产生如宗教般的虔诚信仰。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许多不明觉厉的事务出现时,如何保持独立与正确的思考认知,从而得出与常人不一样的洞见与见解?
老余强烈推荐自己一直在用的—— 第一性原理 。
第一性原理是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来的,在他的描述中第一性原理是: 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我们姑且不讨论亚里士多德的这个第一性原理的初衷与意义,但第一性原理的杰出使用与思考者是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这个被称为是现实生活中的钢铁侠。
马斯克时常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会运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第一性原理指的是不做任何横向比较,明确基本出发点和目标,进行理性地推理与计算。
说人话就是要追溯 事物唯一的源头,看透事物的本质,把事物分解成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从源头上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在制造特斯拉电动车的过程中,最大的成本来源于电池组件。
研发团队发现电池组件成本要600美元/千瓦时,但埃隆马斯克运用第一性原理思考,把电池分为各种金属元素以及其他成分,再对生产流程、产地、供应链每一部分都进行优化,最终将电池组件成本降低到80美元/千瓦时。
常人大多数是想着怎么去降低电池组件的成本,会去买更低价格的电池组件,或去找价格更低的生产厂家。
但马斯克则想到将电池组件进行分解,然后分别购入这些东西对其进行细节优化最终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
第一性原理看上去如此的简单,让许多人甚至你tm在逗我。
但是许多事情最原始的目的往往会因为所谓的权衡利弊而迷失了方向。
一、关于微商
提起微商大多数人想得最多的是刷屏与满天飞的广告,由此对微商的未来表示担忧。
其实如果运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就可以发现,微商的生命力甚至有时候比不少实体产业还要强。
第一性原理:商业的本质是要赚钱,商业模式持久的本质是每个环节都能赚钱。
微商解决了每一个环节的盈利问题、员工管理问题,只要货能卖出去就一定可以赚到钱。
下级代理或“员工”都是内部驱动,而不是外部刺激,简单来讲就是从微商的源头到各大小代理,都会加价然后赚钱再把货卖出去。
微商上下代理不发工资,赚钱就得靠自己去努力,不需要有人每天盯着你做什么不做什么,极大地减少了人力成本与管理成本。
就这种每个环节的正向循环以及员工的内部驱动,就已经将多少实体甚至互联网企业都甩到后面。
运用第一性原理思考商业模式最本质的东西,而微商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没出现新的更好商业模式前,还是会继续发展下去。
只不过微商更多地是败在自己手里(假货+刷广告+不专业小白)。
老余曾写过一篇名为《如何优雅地刷广告不被拉黑》的文章,想尽自己绵薄之力,改变微商的那种qj朋友圈式的刷屏,不过看样子还是任重道远。
二、关于未来任何新商业形态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许多商业形态,也给了许多传统实体的企业新的启发。
不过互联网一直以来都存在大量的泡沫,有个idea还没成型就可以去面见投资人拿天使投资。
老余有个朋友更是借助着这种泡沫通过“跳槽”来“跳薪”。
原来待遇月薪12k,跳一次18k,没工作两个月再跳一次22k,再跳一次25k。
现在因为整体行情的原因,这朋友基本上再跳也只能在22k至25k之间徘徊了。
于是这个朋友在我们圈里被称为跳跳蛙,虽然一直换不同的产品类型,但他也是有7年的程序员工作经历。
因为整个行业的薪酬摆在那里,他便能通过跳槽来完成传统行业接近副总或总监级别的薪资。
老余并不是鼓励大家跳槽,这需要因人和因行业而异,但这个行业中存在的泡沫也一目了然。
许多实体传统企业因为多年与零售商打交道处于严重劣势,寄希望于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搅混这滩水,让这些传说中的大爷也能感受危机之后进行变革。
第一性原理:任何商业形态的本质目的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
任何新的商业形态对于中间商、代理商而言最终的结果都会是恶龙与勇士的故事的无限循环。
假如说无人超市干掉了传统的实体超市,电商解决掉了传统的批发与零售商,当他们成为商业形态的主导时,所收取的费用以及各种手段不见得比原来的超市或零售商差,自然就变成了新的恶龙。
因为商业形态的本质目的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如果行情好还能让你赚点钱,行情不好危及自身利益,而消费者不敢得罪,合作伙伴必是第一个下手的对象。
我们真正期望的是实体与互联网各占半壁江山,实力基本相等才不会出现不是你想弄死我,就是我想弄死你的情况。
零售商过了那么多年好日子所养出来的脾气可以收敛,不再那么盛气凌人;电商这么多年高速发展对于零售商的触动并没有让其消失滚蛋,不再那么目中无人。
三、关于公众号未来
公众号目前的平均打开率只有5%,是不是意味着公众号的红利期已经过了?现在做公众号还有没有机会?
第一性原理:公众号的本质是流量 + 内容 + 运营技巧
当下有没有比微信更成功,受众群体更广的社交软件?在未来3年内有没有可能有一款软件能够打败微信?
以上的答案都是没有,在老余看来,微信至少在3年内不会有任何对手,包括阿里在社交上仍然不是微信的对手,更用不说百度了。
只要微信的流量没有被限制,公众号什么时候做都不晚。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思考如何引流,如何持续性地输出内容,如何吸引第一批种子粉丝。
国人大多喜欢跟风,急于变现但又受不了每天绞尽脑汁想怎么输出内容,自然在公众号数量大量增加且分走了许多流量后,发出了公众号不好做的声音。
真正未来不好做的公众号一定上是那些没什么原创能力,只会抄袭和伪原创的人。
任何事都是由不规范到规范,公众号同样如此,无论市场行情竞争有多么激烈,但流量也会青睐有真本事的人。
这就好比竞争如此激烈的餐饮,总会有毫无客源的新店崛起而做成要排队几小时才能进去的火爆门店。
不是每个人都能发掘新兴的行业与商业模式,如果做不了先行者或颠覆者,那就老实地练好基本功,通过时间与竞争熬出个名堂来。
结语: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让我们不要考虑太多的其他因素,从最根本的关键因素出发去思考问题。
往往我们因为考虑的因素太多反而忽略了最核心的要素,致使我们得出的结论离我们的目标偏离得更远。
第一性原理更多地是给了我们一个引子,由这个引子是否能产生与众不同的见解,也还是要依赖于看到本质之后,又从本质一层又一层地再向上走。
虽然烧脑,但总比最后失败烧身要强。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