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于2018年5月份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申请创建和遴选评审工作。经各地方申请推荐、文本评审、现场答辩等公开竞争选拔程序,并按程序报批后,现将遴选出的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如下:
公示名单
1. 陕西省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范围为秦岭山下以北、渭河以南,东至周至界、西至岐山界,涵盖7个镇(街)70个行政村和猕猴桃产业园加工物流区,总规划面积54.18万亩。创建工作将重点实施“猕猴桃产业升级提质增效、猕猴桃产业链延伸、仓储物流体系建设、乡村振兴融合示范、科技创新、品牌营销体系建设、社会化服务和支撑保障体系”等七大工程43个重点项目。为建成“全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猕猴桃产业核心区、乡村产业兴旺示范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样板区提供了有力保障。
2.广东省茂名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中国是荔枝原产地,也是荔枝最大生产国,产量占世界约七成。2017年总面积820万亩、总产量达230万吨、总产值280多亿元,对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广东荔枝占全国5成以上,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全省栽培面积10万亩以上的地级市9个,面积1.5万亩以上县47个,荔枝是广东单一水果种植面积最大、品种特色最鲜明、区域优势最明显、最具发展潜力的亚热带水果。
广东将以农业农村部支持茂名建设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全球最大的荔枝种质资源库为契机,高起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创设一批促进荔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推进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拉尔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第一师阿拉尔市认真分析农业产业结构,确定以红枣产业为产业园主导产业,以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十二团、十团、聚天红果业公司、塔里木大学、一师农科所为创建范围,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61万亩,总人口4.2万人,红枣种植面积13.6万亩,红枣产业年产值44.3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59%;产业园现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拥有省级以上知名品牌9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0个,专业技术人员521人;入园参与主导产业经营企业85家,专业合作社78家,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面积7.2万亩,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数量达18个;一师阿拉尔市2017年总产红枣114.5万吨,占全疆的25%,占全国的12.5%。
下一步,第一师阿拉尔市将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围绕职工增收、产业增效,从红枣品种选育、精品种植技术、优质栽培模式、合作化经营、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入手,切实做强主导产业,创建特点鲜明、国家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4.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盘锦市利用水利、农业、科技等综合措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二五”期末建成面积达到6.4万公顷。通过在项目区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盘锦水稻实现了稳粮增收。通过深入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使农业产业发展优先顺序更趋合理。目前,仅稻田河蟹养殖一项,全市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可达2200元以上。
与此同时,盘锦市品牌农业建设成效显著,“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盘锦泥鳅”“盘锦碱地柿子”先后成为全国农产品知名品牌,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
切实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带动农民增收。盘锦市实施的退养还湿修复农业生态资源工程,目前已完成1533公顷,有效带动了农民实现绿色增收。
盘锦市还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农业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全方位开放,拓宽农民出口增收渠道。
5.黑龙江农垦宝泉岭垦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宝泉岭现代农业生态园是一个大型的智能温室,集科研、试验、示范、推广、科普培训、旅游观光于一体。从2016年11月1日开园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达60万人次。整个园区集精品农业、设施农业、数字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立体农业为一体,既可近距离接触,也可登台远眺。走上观景台,看到智能温室由两个半球和后面的矩形温室、连廊等构成,而观景台的四周,田园景色更为辽阔,园林经济展示区、果蔬经济区、现代农业展示区、亲水景观区分区展示,游览、参观、采摘、垂钓,从百花园到百草园,引游人醉享田园生活。从观景平台远眺园区,400多亩的花海、150余亩的蒲公英、700多个品种的菊花园、中草药繁殖基地、开心农场,区域分明。
6.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鹿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始建于2014年,2016年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运作模式。目前,产业园入驻龙头企业23家,建有多个国家省部级研发平台,承担了150多项科研创新项目,荣获sall china“最佳特别奖”和“食品创新奖”等多个国际、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
鹿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遵循种养循环、产村融合的理念,强化规模化种养、产业化龙头带动、现代生产要素集聚,建设“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的产业集群,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已经形成了“一心四区”的布局。
在鹿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奶业是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成为鹿泉园区融合发展的引领力量。”河北君乐宝乳业总裁助理杨光华介绍说,发展奶业一产可以带动苜蓿和青贮作物种植以及奶牛饲养,二产带动奶业和乳制品加工,三产发展以奶牛文化为纽带的创意旅游,通过奶业,鹿泉现代农业的一二三产业实现有效融合发展。
7.山西省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苹果主题公园为“龙头”,林下经济、循环经济、消费经济和出口经济打出了提升农业效益的 “组合拳”。
林下经济上,该县积极探索林下种养新模式,在千亩果园里,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果园生长的菜、草、药种植和家禽养殖,为果农增加了三成收入,有效缓解了冻灾对果农的影响。
循环经济上,通过农牧结合、种养加循环,大力扶持温氏集团、兴农集团、达沃丰、博彦养殖公司,实施佳佳牧业李家庄基地建设项目;扩大兴农集团畜禽饲料产量和品种,培育引进果树枝条和畜禽粪便加工企业,大力发展香菇产业,拉长丰富农业产业链条,提高果业及关联产业的产出值。
出口经济上,以打造优质水果生产基地为目标,大力推进“3+10”出口水果示范片区建设,规范苹果管理技术,打造出口优质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消费经济上,全县线上、线下两大销售体系初具规模,现有电商物流企业80多家,果业经济人1000多人。同时,注重苹果品牌打造,严格分级包装,诚信营销,全面提升万荣苹果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主题公园从规划开始,就把农业和旅游结合的元素放进来,成为外地游客来万荣的必到之地。笔者看到,在主题公园广场的西侧,一个十余米高的观景台正在全力建设,建成后,不仅可以鸟瞰主题公园全貌,还可欣赏孤峰晚照等美景。沿着观光路线“黄金大道”一路走下来,葡萄风车长廊、老农具展示区、“光头强之家”、秋千体验区等30余处小景点令人应接不暇,辅之绿树成荫的标准化苹果种植园区,颇有 “世外桃源”的意境。仅“五一”黄金周期间,主题公园就吸引超过20万人前来观光旅游。
下一步,万荣县还要按照“一期道路先行、勾勒框架,二期园区配套、初具规模,三期元素植入、基本建成”的总体规划,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把苹果主题公园建成全市乃至全省实施农业八大提档升级行动的示范样板园。
8.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螺蛳粉
柳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包括太阳村、洛满和流山3个镇,总面积72.9万亩,已经具备生产、加工、科技、物流、服务、示范等功能。该产业园坚持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生态宜居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已形成一区(科技创新与加工流通区)一镇(螺蛳粉特色小镇)多基地(螺蛳粉原材料种养基地)的总体格局。柳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将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国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食品质量管理示范窗口。
9.福建省平和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到2017年,平和县琯溪蜜柚种植规模已达到70万亩,年总产量达120多万吨,年产值50亿元(人民币,下同),延伸产业年产值超100亿元,持续保持全国柚类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品牌、市场份额、出口量“六个第一”。当地农民种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蜜柚成了他们的“摇钱树”。
平和不只有蜜柚,还有茶叶。茶产业是平和特色农业产业之一,白芽奇兰茶成为当地老百姓致富的另一颗“摇钱树”。
2017年平和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2.7万亩,茶叶总产量1.8万吨;全县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农户1万多家,涉茶人员十多万人,涉茶产值达20亿元。
10.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泰安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创知名品牌、创“三品一标”、创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全国优质农产品供给高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泰安市邀请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精心编制了“一圈一带”规划。“一圈”,即环泰城都市农业圈,围绕泰城,在泰山区、岱岳区、泰安高新区和泰山景区打造集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采摘、农事体验为主题的都市休闲农业圈。“一带”,即沿汶河特色产业带,立足汶河两岸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土地肥沃、业态多元等优势,建设涉及两岸32个乡镇的现代农业、畜牧、林果、农机、供销等产业园区,逐步实现“一带六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11.贵州省修文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按照“两核驱动、三区支撑、多园辐射”的发展布局,立足贵州,面向西南、东南亚和东盟市场,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打造世界高原原生猕猴桃生产示范区、中国猕猴桃精深加工引领区、西部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园,引领全国猕猴桃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中国猕猴桃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到2019年,产业园实现主导产业11.4万亩,总产值7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7元,高于产业园外35%。
12.重庆市涪陵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数据显示,2017年涪陵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17亿元,增加值61.69亿元、同比增4.2%,增幅居渝西片区第五位,绝对额全市第五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66元、同比增9.9%,增幅排渝西片区第二位。
在产业结构上:涪陵区加快构建“2+x”的产业生产体系。
其中“2”是指发展榨菜和中药材两个支柱产业。
2017年涪陵青菜头种植面积达72万亩,总产量达159.6万吨,居全国第一。
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涪陵区到2020年将依托太极集团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使两大产业交叉覆盖沿江、坪上和后山所有乡镇,形成产业优势区域互补的新格局,农业种植收入将达到15.8亿元。“x”是指要通过创新产销业态和创新消费形式,增强蔬菜、柑橘、蚕桑、笋用竹、油茶、茶叶、水产等产业发展后劲。
13.江西省樟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近年来,樟树市在深耕药、酒、盐和金属家具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施“产业扮富,乡村扮美,文化扮亮”举措,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五颜六色的油菜花、风光秀丽的田园综合体、能采摘能认领的百果园……成为了一些城郊接合区、风景名胜区、特色农业区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仅江西省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就超过110万人。
走进位于江西省樟树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爱农湖主题生态乐园,仿佛走进了一个“农业迪士尼”。乐园内,采摘园、植物迷宫、丛林秘境、花花世界、农艺创意园、荷兰风车等项目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玩赏。
14.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安定区按照“坚决压缩小麦、稳定洋芋规模、大力发展草牧、积极扩大蔬菜”的思路,致力推动“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引导农民走农田种草、草田轮作、粮草并重、种养循环的路子,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据统计,2016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30万吨左右,总产值达到24.6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500多元。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8万亩,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
15. 湖南省安化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安化县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游,雪峰山北段,全县辖23个乡镇,县域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总人口108万,有农业人口85万,是一个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同时也是省直管改革试点县。
安化黑茶是安化县传统优势特色产业。2017年,全县茶园基地面积扩大到31万多亩,实现全县茶叶加工量7.5万吨,综合产值150亿元、税收2.8亿元;拥有茶叶加工企业近150多家,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