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18正在拉斯维加斯如火如荼的进行。名为国际消费电子展,其实说是三星、索尼、谷歌、因特尔、lg等传统巨无霸科技巨头秀肌肉为主的“盛会”也不为过,吸引了绝大多数展会流量。
不过,今年ces上的形势似乎发生了变化,传统科技巨头们不再是这里唯一的主角。因为在4577家各国参展企业中,来自中国的科技企业就可能超过1500家之多,遍布场馆,格外亮眼。俨然成了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消费电子展”。
1.参展企业太多被吐槽
在1500多家中国参展企业中,带有shenzheng(深圳)字眼的企业首当其冲,达482家,数量名列全球第一名,远胜第二名的america/usa。
但这并不是所有深圳参展企业,再算上一些名字中并没有深圳的深圳企业,深圳总参展企业约有650家之多,占据了整个中国参展团的半壁江山。
看到这个数据后,许多网友为深圳和中国电子产业的成绩点赞、打call,甚至“双击666”,毕竟一下这么多国产品牌走进全球最大的消费技术产业盛会,着实让人意外。
不过,这也引来了一些质疑和非议,许多人认为,中国企业是不是“花钱凑热闹”,“国外花钱给国内做广告”,自数据公布以来,对“含金量”的冷嘲热讽也没有停息。
其实,这是有些多虑了,虽然不排除部分国内企业有跟风的意思,但更多引起非议的原因,是因为中国消费者们对ces的了解不足。
第一,在4577家ces 2018参展企业中 ,中、日、韩企业格外亮眼,但从公司数量以及展台的面积大小和多少来看,美国厂商还是占据大多数,不出名的中小企业也更多。
深圳企业在参展数量排名中名列第一,是因为中国电子企业比较集中于深圳,并且大多数企业名称都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所以“深圳”二字就显得突出,而美国大部分企业起名习惯并非如此,名称中带有america/usa的美国企业,只是极少数。
第二,深圳的参展企业数量在国内一骑绝尘,也仅是深圳作为中国科技超级优等生的一个缩影。说一句开玩笑的话,如果华强北的“科技达人”们拿着自己的“创作”,分别去ces2018开一个展台,说不定都可以让美国佬大开眼界。
更何况,其中更是不乏包括华为、中兴、创维、大疆、柔宇、优必选、aee一电航空、insta360、品胜等深圳名企、行业巨头,完全符合ces“促进尖端电子技术和现代生活的紧密结合”的宗旨。
结果也证明,这1000多家中国企业并没有让我们失望。90分的智能跟随旅行箱90fun puppy1、百度展示的apollo无人驾驶技术、联想的搭载骁龙835芯片的miix630笔记本、阿里推出的比iphonex更精确的人脸识别等,国产企业在ces2018上创造的焦点可以说数不胜数。
当然,中国科技企业的异军突起之路并不可能那么顺利,在ces2018上,中国企业还有许多坎需要迈过。
2.华为失意
华为2018年将大规模开拓美国市场的计划多次被报道,ces 2018也是华为向美国消费者展示自家产品的最好机会之一。
今天,华为mate 10 pro在美国正式发布,包括其保时捷版,售价分别为 7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5214 元)和 1225 美元(约合人民币 7994 元),并邀请盖尔加朵作为首席体验官。
但媒体的关注点似乎是另外一件事,华为终端业务的负责人余承东在台上的表现很不自然。
这是因为就在昨日,华为与美国运营商at&t本已达成的合作,却最终告吹的消息被传出。
最可气的是,报道显示,at&t的决定是迫于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余承东在发布会现场对此进行了激烈的公开回应,还意外被一家称ces为“陈词滥调”美媒评为“ces最佳演讲”。
美国市场上90%的手机销售都是通过运营商渠道实现的,这显然为华为手机在美国销售的前景蒙上了阴影,也让大张旗鼓参加ces2018的华为,画上了一个不圆满的句号。
3.vivo屏下指纹量产手机亮相
vivo也是这次参展的中国明星企业之一。其在ces 2018上公布的屏下指纹识别手机,可以说是万众期待的明星产品。
手机基本上vivo x20 plus 的模子,在屏幕上有固定的指纹识别区域,解锁需要先点亮屏幕,解锁速度为0.6- 0.7s。不过,如果屏幕要贴膜,则需要支持屏下指纹的特殊膜。
重要的是,这是第一款可量产的屏下指纹识别手机,预计近期,就将会在国内发布,可以说是vivo在2018年给人的一个大惊喜。
多次在屏下指纹技术酸vivo的三星,这次并没有再说话。知名数码大v也表示,三星本想自研光学指纹方案,跟amoled屏幕一起捆绑卖,没想到被vivo抢先量产商用了。
国产机有了领先的技术,似乎让有些人并不是那么习惯。对vivo的屏下指纹技术的质疑和否定的声音,也不在少数。
当然,这样的声音,很快被大多数网友回怼,屏下指纹技术在全面屏手机时代的方便性,也不言而喻。
这次ces2018,既是中国企业参加数量最多的一届,也是国内关注量最大的一届。中国企业擦拳磨掌,准备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科技创造。不过,不愉快的“噪音”也难以忽视,但这只是国产品牌继续前进、走向世界的绊脚石,并不能影响国产科技产品在ces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