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资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事业单位行业和部门多、情况千差万别的特点,其工资制度也分多钟。根据情况应主要考虑以下三种:
1、对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事业单位,在国家宏观控制下,在工资分配上,给以更多的自主权,允许将内部分配搞得活一些,促使其向“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企业化方向发展。
2、对具有部分自我发展能力的事业单位,采取工资基金由国家部分包干的办法,在执行国家统一工资制度的同时,给单位一定的自主权。
3、对社会公益型的事业单位,工资基金完全由国家包起来,实行统一的工资制度,工资增长由国家财政予以保证。
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可分成5种类型:
三、考虑到事业单位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工资的保障和激励作用,事业单位的工资构成分为固定部分和灵活部分。
现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已经规范化、阳光化,甚至逐步法定化,是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但在,部分干部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能上不能下”的负面心态,单位管理者“不好管了,没有多少手段了”的感叹时有发生。我区在现行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在如何完善人事管理机制,增强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性方面,做了一定的实践与思考。
一、进一步认识收入分配的激励约束作用
二、进一步厘清工资收入的构成及作用,寻找改革的政策空间
三、注重工资收入构成与人事政策联动,探索具体的改革措施
(一)改革完善职称等人事考核评价政策的前端,从而影响人事尾端的工资收入。
(二)探索公务员正常晋升与职务级别并行结合,妥善解决能力业绩与资历的矛盾。
开展平时考核试点,将年度考核结果量化对应分数,与党政目标奖金分配对应,与评定优秀结合,与空缺晋升非领导职务挂钩。中央已出台的干部能上能下的意见,省市已明确职务职级并行的意见。目前准备将正常晋升与职务级别并行统筹安排使用,主要考虑在正常晋升方面侧重看能力与业绩,职务与级别并行侧重看资历。
(三)完善年休假病假事假制度,严格落实人事分配政策。
在严格规范请假制度(合理安排年休假,严格规范病假,严格控制事假)的基础上,对应执行相应的休假待遇,同时对于病事假达到一定的天数执行相应的病事假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工作性奖励性津贴)。既是严格执行上级政策的要求,也是解决一些干部请病事假,留休假,不但未影响各类待遇反而领取未假待遇的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导向,奖勤罚懒,调动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四)进一步清理规范检查带有劳务性、出勤性的工作补贴。
如在公安执勤津贴、公检法单位加班补贴等方面,国家层面只规定了标准及上限,执行时要以实际天数或小时计算。我们加强了考勤、登记、公示,抽查检查等措施,杜绝各单位人人均用上限,变相成了固定福利从而挫伤出勤多加班多的人员积极性现象。
(五)加大工资收入构成结构的政策性宣传,为改革打下心理基础。
如在公务员津补贴的构成上,我们始终坚持6:4的规定,60%为生活性津贴,40%为工作性贴。40%工作性津贴考核发放,既可以年度考核发放,也可以每月预发放部分,但都不能改变与实际工作情况和绩效的弹性空间。为考核发放多少,为病事假扣减比例打下基础。
(六)直接调整奖励性收入弹性比例,调动优秀人才积极性。
我们党政目标奖方面,增大了各单位考核差距和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各职级的系数,体现责权利对等。如在卫生系统的绩效工资比例,在实行“倒三七”的基础上,还加大了专业骨干的系数权重,引导人才专家安心基层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由于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人的切身利益,在中央顶层未细化的情况下,需要群体的基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勇气,更需要更大范围内的联动。建议上级继续关心基层的改革动向,将一些改革举措纳入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实施,尽量使改革少走弯路甚至回头路。
(二)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基层的视野空间较窄,政策法规熟悉不全面不深入,方案成型时间较长,建议上级给予更多的指导帮助。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区别:
1.考试形式的区别。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考试流程基本一样,总体分为笔试加面试,但是事业单位比公务员分类更细,公务员笔试不管是省考还是国考都只有行测和申论,事业单位却分ⅰ、ⅱ、ⅲ等不同种类的试题,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对专业要求更高,同时事业单位笔试考完,还有一个人机对话,这是纯专业问题,然后才是面试。当然,从难度上来说,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事业单位都要简单一点,不过这个简单只不过是题目难度的绝对量上的简单,你最终比的是相对量,谁分高谁上,难度对大家都一样。
2.待遇选择问题。如果是同一等级的情况下,比如同省,同市,同区之类的,公务员比事业单位好。如果不同,大平台优先原则,就是说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公务员,能上省就别去市,能去省会就别去地级市,我虽然还没上班,不过跟亲戚一起吃饭,一个原省招生办主任(现已退休好几年)的朋友,就死命跟我说,平台很重要,你起码上个市直才有发展空间,然后我就很气,当时就吟了一句诗,苟,,,屁!
3.报考选择。我之所以在上文说很气,原因就在这里。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考试绝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你有意向报考的,可以看看网上每年都有的职位表,根本不是你选职位是职位选你。首先大多数学历本科,它也不规定你985.211比较平等。其次是专业,基本是哲学,法律,会计,经济的天下,如果是事业单位会很对口,什么部门招什么专业的人,公务员完全不一样,部门招人很大程度上跟部门专业都没关系,比如财政局招人要会计没毛病,城管委要计算机专业,纪委要经济学专业?这就很懵逼了。再次,市以上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公务员基本要求两年工作经验,这一点事业单位更多。不过,也很正常,到市一级不可能让一个毛头小子管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这样的大事。其余什么党员不党员基本就是凤毛麟角的要求,最重要的还是专业和工作经验就导致没什么职位让你选,所以这就导致每年新闻说什么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那种岗位基本都是三不限岗位,通常的1:100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