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日诞生第七年,回眸浙江生态建设之路

舟山定海“最美公路”,这是定海首条主打“生态休闲”特色的观景公路,沿着这条全长4.23公里的美丽生态公路,一路行来,如在画中。
2002年6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绿色浙江”。
2002年12月,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03年1月28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复我省为全国第五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
2003年6月27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
2003年7月,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绿色浙江”成为“八八战略”的重要一条正式提出。
2003年8月19日,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建设生态省这一战略决策开始全面实施。
今年6月3日,淳安县创建“最美家乡河”启动仪式暨第二届下民俗文化旅游节在下枫树岭镇下姜村开幕。活动现场,精彩的文艺表演吸引了八方来客。 拍友 方长军 摄
2004年10月,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为时三年(2004年~2007年)的“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作为生态省建设的基础性、标志性工程。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2008年2月,省政府决定,2008年~2010年在全省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
2008年5月7日,我省被环境保护部列为首批生态环境补偿试点地区。
今年5月30日,端午节,杭州西溪湿地举行国际龙舟大赛。这项赛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前来感受杭州本土的民俗风情,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今年的参赛队伍中,外籍人士的比例达到95%以上,分别来自美、英、法、德、俄、荷兰、印度等36个国家。
2010年6月29日~30日,《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出台。
2010年9月30日,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每年6月30日为浙江生态日,这是国内首个省级生态日。
2011年4月7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
2012年5月10日,省生态办制定“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六大推进机制。
2012年6月17日,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生态立省方略,加快建设生态浙江。
2012年6月30日:“浙江生态日”纪念雕塑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落成。
2013年12月23日,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五水共治”,要求从2014年起全面开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五水共治”。
2015年2月27日,浙江正式给26个欠发达县“摘帽”,不再考核gdp总量。
2016年1月,省两会上,浙江作出了“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
2016年7月,浙江开启新一轮“811”专项行动,引入“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两美”理念,首次提出“绿色经济”、“生态文化”和“制度创新”等新理念。
2016年9月,浙江吹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号角。
2017年,浙江全面打响劣ⅴ类水剿灭战,要求至2017年底全面剿灭劣ⅴ类水,比原定时间提前3年、更高水平地实现水环境改善目标。
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创建2个生态市、34个生态县、691个生态乡镇,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