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百家号相思如月啊,你的关注,决定你看到的世界。
了解胡雪岩的人可能都注意到,他很多生意的点子都不是出自自己,而是出自别人;只不过是说这事的人没有注意到这是一个商机,而唯独胡雪岩注意到了并且去做了。结果说的人没有成功,而胡雪岩成功了。比如,胡雪岩做房地产生意,完全是隔壁两个人的一席谈话引得他心向往之,干脆起身立即出门实地考查去。他带上陈世龙,在考察路上又初步决定了生意的做祛,回来立即与古应春商量,定下了具体做法。
一天,胡雪岩为丝生意在上海逗留住在裕记客栈。正在小憩之时,他无意中却听到了隔壁房中两个人的一段关于上海地产的谈话。这两个人对于洋场情况及上海地产开发方式都非常熟悉,他们谈到在上海房地产开发之中,洋人的意见占了支配地位。在谈到上面情况之后,其中一个说道:照上海滩的情况看,大马路、二马路,这样开下去,南北方面的热闹是看得到的,其实,向西一带,更有可为。眼光远的,趁这时候,不管它苇塘水田,尽量买下来,等洋人的路开到那里,就可以稳稳地坐在家里等着发财了。
胡雪岩知道,这两个人说的话都是实情,这自然引得胡雪岩一下子就躺不下去了。也许出于商人的神经敏感,他顿时觉得这又是一个机会,但苦于自己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于是等他从湖州带到上海跟自己学生意的陈世龙回到裕记客栈,马上就雇了一辆马车,拉上陈世龙和自己一起,由泥城墙往西,不择路地走,去实地勘查。在勘查的路上,就拟出了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第一,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乘地价便宜,先买下一片等地价上涨之后转手赚钱。第二,通过古应春的关系,先摸清洋人开发市面的计划,先买下洋人准备修路的地界附近的地皮。转眼之间就可发财。
不用说胡雪岩靠这一次偶然的机会眼光就盯到了上海的地产生意上,为自己发现了一个绝对可以大发其财的机会。后来,胡雪岩采取了请古应春帮忙的办法,打听到什么地方的路近期就要修,就赶快在路边买下大批田产,为此狠赚了一笔。有人会说胡雪岩此举全赖侥幸,但换个其他人,会有这种结果吗?身在生意场,就是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众多的信息来源中找到可资利用的,立即付诸行动必会有所得。现在很多企业主都在说商机、机遇,但是真正能够看到并且抓住机遇的并没有几个人。那么是不是在现代商场上没有多少机会、没有多少商机了呢?自然不是这样,而是这些企业主没有懂得留心,没有和胡雪岩一样,通过留心来发现并且把握商机。那么在胡雪岩身上,现代企业主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一、要留心商机才能发现商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胡雪岩之所以能够进军上海房地产市场,就是因为他耳朵尖听到了隔壁房间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并且以他商人所特有的敏感性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这是胡雪岩进军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起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第一步走好了,胡雪岩也就成功了,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至少在这一半上,胡雪岩是做好了、做对了。可是我们现代的很多企业主做对了、做好了吗?似乎并没有。住旅馆休息就是休息,并不知道这其中还存在一些商机;和朋友聊天就是聊天,也不知道聊天其实也能聊出商机--这种被动地接受商机的模式自然而然会将潜在的机会拒之门外。我们经常所说的留心,不仅仅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用心去记,用脑子去思考。
二、发现商机之后还得立刻去做。想到并不代表做到,只有真正将钱放到自己口袋里了才算是成功了。对此胡雪岩的做法就是想到就一定要去做到,否则就不去想。在进军房地产市场这件事情上,胡雪岩表现得风风火火,其实在很多事情上,胡雪岩都是这样风风火火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胡雪岩的这种性格造就了他的成功。拖延拖拉光说不练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大敌。很多企业主并不是脑子中没有想法,也确曾有过一些好的想法,只可惜的是这些想法并没有被付诸实施或者说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被实施。一旦时过境迁,这些想法也就没有任何用处了。我们在惋惜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己:我想到了,但是我做到了吗?
三、具备一定的实力。胡雪岩为什么想到就能做到?除了他快捷的行动力之外最关键的一点是他有足够的实力。进军房地产市场并不是谁想到谁就能做到的。或许隔壁那两个谈话的人也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也想着要去做,可是就是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实力去做这件事情所以才让胡雪岩占了先机。
那么这又对我们现代的企业主有什么启示呢?有多大的宴力做多大的事,当然,如果具备一定的融资能力也可以像胡雪岩一样想到做到。最怕的就是一些企业主眼光大能力小勉强而为之,既不能达到目的,而且还会伤害原本已有的项目。如果一个企业连基业都不保了,又谈何发展呢?
【图片声明:图片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