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的审计方法和技巧

【摘要】本文介绍了虚列费用常见错弊的几种情况,主要是利用职务消费套取费用;虚列会议费、培训费等套取费用;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费用等。并就上述问题审计过程中的检查方法和技巧进行了介绍。
一、发现疑点
对某公司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费用支出检查发现,a中心支公司的业务规模与相关费用科目列支情况不匹配,列支金额明显超出公司正常经营。
二、跟踪查证
对存在疑点的有关发票进行了税务验证,确认了部分发票属于假发票或是购票单位与出票单位名称不一致的事实。经查实,a中心支公司在“营业费用”科目下的“印刷费”“公杂费”“车辆费用”“差旅费”“会议费”“电子设备运转费”等6个二级科目中共列支所报账事由与实际事项内容不一致的费用共718,999、70元,上述科目本期间共列支金额为2,048,689、49元,报账事由与实际事项内容不一致的费用占该期间6个科目所列支金额35、10%。
三、发现问题
上述报账事由与实际事项内容不一致费用的实际用途主要是a中心支公司将该费用用于开拓和维护团体业务及银保业务,主要包括业务拓展费餐费、客户联谊费、参观学习费、拜访费、旅游费等费用支出。
四、虚列费用审计的方法和技巧
(一)通过分析性复核,判断费用各科目发生金额是否合理,有无发生金额明显不合理,或者在年末、年初大额支出等异常情况。对金额较大或者前后各期变化异常情况应作为抽样检查重点内容,关注有无提前或滞后跨期入账的方式调节当年费用支出总的情况。
(二)使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判断行政办公费用支出的合理性,例如是否存在购买打印纸和计算器等办公用品数量超过合理用量,燃油费列支远远超过公司自有车辆实际行驶里程油耗开支等情况,如发现不合理支出的现象,应对费用支出的真实性进行重点检查。
(三)了解营业费用分摊的依据、标准,检查对于能直接归属于产品、业务或机构的费用,是否直接归集到相关产品、业务或机构,检查不能直接归属的共同费用,制定的分摊到产品、业务或机构的标准,是否合理,是否与分摊对象的受益方式匹配。
(四)检查金额较大或者前后各期变化异常的明细科目,复核原始凭证,检查原始票据(发票或收据等)对应的经济事项是否真实;通过税务发票查询系统检测票据是否真实合法。
(五)检查费用报销的支付方式及收款人是否正确合规,必要时到银行核对原始凭证的付款单金额、收款人是否真实。
(来源:审计大数据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