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崛起!新时代的股权律师,股权律师的新时代 | 律新社观察

律新社主笔 | 吴迪迪
上一个十年房产,下一个十年股权?!
对中国人来说,过去十年最确定的财富爆发机会,毫无疑问是房子。但这个机会是否会延续到未来十年?财经人士的判断是可能性极小,转而,繁荣股权等资本市场则更加符合未来十年的国家经济发展趋势。
律新社在对行业长期的观察后发现,中国目前有5000万以上的中小微企业是股权业务潜在市场,股权律师成为了新时代里最有前景的专业律师之一,通过对一批股权律师团队的采访,律新社获得了“股权律师面对的是一大片蓝海”、“谁先走这一步谁先受益”、“企业对股权律师的需求将长盛不衰”等前瞻性观点,他们也无一不透露着一个信号:股权律师的新时代到了。
新时代的股权律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股权业务市场规模庞大但尚不成熟”
股权业务市场规模庞大!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股权投资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独角兽”企业正引发全球风投关注!
2011年至今都在从事公司股权争议解决相关领域法律服务的上海市东方剑桥律师事务所莫煦冰律师,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首先抛出了这两大观点,她曾在大型外资企业工作3年,熟悉并擅长处理大型制造企业及电子行业合同管理、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控、劳动争议处理等相关公司法务事宜,也对公司股权法律服务领域的风向转变相当敏感。
纵观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中国目前有5000万以上的中小微企业是股权业务潜在市场。从小微初创企业到上市公司,股权成为企业资源整合及业绩实现“裂变式增长”的核心竞争力。有人说:“过去的10年是房地产的10年,未来的10年将是股权的10年。”
但在莫煦冰看来,中国律师面临的股权业务市场尚不成熟,有待完善。她向律新社介绍道,中国股权律师面临的市场现状是:首先,我国股权领域未形成完整、权威、公认的理论,理论研究尚不成熟;其次,咨询机构或股权培训机构在股权市场已抢占先机,很多创业者、企业家涉及股权相关非诉业务习惯于找咨询公司、股权培训机构提供咨询或培训,而非聘请律师;再则,律师对股权业务市场的开发、推广等市场营销策略不成熟,很多有需求且有付费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客户被咨询或培训机构抢走。“以上情形中小城市更为普遍,也是中国律师股权市场整体现状。”
近年来,股权业务已成为最热律师业务之一,也是很多律师个人或团队、律所的核心业务包括:服务资本市场(例如,ipo及上市、增资扩股、股权激励、并购重组等),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提供股权争议解决方案。
“股权律师的发展趋势,及未来的精确细分方向”
莫煦冰通过这些年对行业的观察后发现,在业务模式上,股权律师呈现出“专注法律服务,致力资源整合”的特点。作为这类专业型律师,需要懂法律、懂经济、懂管理,这是业内通识。随着市场细分深化,股权律师业务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比如专注法律服务的专家型律师,股权研究方向大致包括股权架构设计、股权激励、股权投资、股权融资、股权并购、股权传承、争端解决等,选择其中一两个领域深入研究,并结合行业经验、市场需求进行精准专业定位。
此外,有些律师及团队综合股权架构设计、股权激励、股权融资、股权并购重组和股权风险防控(或争端解决)等研究方向,推出针对企业客户的股权问题系统性解决方案。这种系统性解决思路有可能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还应调整服务方案适应特定客户群需求。
“例如我主要为中小型企业(包括小微初创企业)提供以股权业务为核心的商事法律服务,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会设计与其需求和支付能力匹配的系统解决方案。”莫煦冰介绍道。
再比如致力资源整合的总裁型律师,则身兼律师、创业者、投资人、培训讲师多重身份,致力资源整合。以股权为契机,但业务不限于法律服务,包括:创办企业参与经营;参与股权投资项目(目前已有第三方机构牵头与律师合作,并邀请莫煦冰律师作为天使投资人入驻其项目平台);针对企业或律师进行股权培训。目前,全国股权培训市场规模不容小觑。
而股权律师在营销模式上,则呈现由个人经营、团队合作到平台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即律师从个人经营,发展到团队合作,并借力“互联网+”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实现优势资源共享。“目前已有律师致力于组建类似平台。”
“什么样的客户最需要股权律师,律师能做什么?”
前面已经提到,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股权投资市场,我国有5000万以上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创企业都在寻找自己的“风口”,并希望能以“独角兽”的姿态脱颖而出,实现裂变式增长。企业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需要运营资本及人力资本,从华为到阿里巴巴股权创造的创业神话大众已耳熟能详。股权,就是整合企业内在优势资源迎接下一个风口的契机,此时企业最需要股权律师,因为律师就是资本市场中最有公信力的资源整合者。
莫煦冰分析道,股权律师兼具律师思维及投行思维,关注企业内在需求、力求双赢——在为初创企业设计股权架构时,既考虑股权控制,也会为股权激励预留空间;参与股权融资协议起草审核,基于对交易流程及交易风险把控,既会考虑公平保障投资人的投资收益,也会谨慎避免协议中“对赌条款”、“股权回购条款”等带来的股权纠纷;起草股权激励文件,既会选择适合不同激励对象的激励方式,同时匹配保障创始股东及公司利益的“退出机制”;参与企业股权并购重组,既考虑避免因股权收购引发纠纷,也要帮助企业实现并购重组的商业目标。处理股权争端,既着眼于当前股权纠纷解决,也会着手帮企业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此外,股权律师不止是企业的法律顾问,也是企业资源整合的重要来源。股权律师的身边常常聚集了很多行业精英,比如投行圈的朋友、跨境并购第三方代理机构等等,或是律师培训、辅导过的企业家。因此,股权律师对于企业而言是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经济共享的重要来源。
“股权律师的出现是社会竞争和分工的必然,谁先走这一步谁先受益”
作为集358扩张模型开创者、18年一线实战经验、央视财经频道推荐京东畅销书《互联网+时代创业公司股权架构》作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股权研究中心主任等等各种头衔于一身的耿小武出身律师,通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理论模型——“358裂变模型”,专注于为已经度过生存期的企业寻求快速复制和扩张的发展路径。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小武律师并不是单纯的股权律师,因为他的理论体系不仅仅局限于股权,在他的股权设计中涵盖了企业战略定位,绩效考核,商业模式……在358裂变复制模型中不仅让企业做到持续扩张,而且还兼顾到法律风险,资本运作,还自带融资功能,很多专业的知识融汇其中。他倡导用开放式的思维做股权激励,从不迷信于股权,这样的理论和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唯股权论”。
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耿小武说,2015年,小武股权律师团队第一次提出股权律师概念,并坚持在公众号上发文章,在喜马拉雅、蜻蜓fm上发布语音,同时启动对企业家的培训;2016年,团队启动律师行业的培训,上千名律师到现场参加课程,更多的律师因在发展过程总遭遇业务瓶颈,也在积极谋求转型。当他们看到股权律师时,有的选择观望,他们可能在思考:我们当地有没有股权市场?我能不能做好一名股权律师?我该如何拓展业务?也有不少的律师开始对外宣称自己是股权律师,合伙股权律师,并在当地对企业家开展培训。
当下,股权市场专业细分在加剧,有专注创业企业的股权律师,也有专注股权激励的律师,还有专注股权争端解决的律师,专注股权投融资的律师,同时股权律师还面临非法律专业市场的竞争,在北京、上海、深圳都有这样的专业股权机构,他们在全国开展业务,竞争可谓激烈。
更多的律师和机构开始在互联网上抢夺客户的流量,开通公众号,开通语音栏目,还有的开通直播,股权律师在互联网的下半场竞争更多的是内容的竞争,通过内容吸引优质客户,从而产生客户导流功能,实现股权律师的盈利。
股权律师的出现是社会竞争和分工的必然,且随着竞争的加剧,会愈来愈明显,谁先走这一步谁先受益,股权律师之间竞争最终比的是坚持和耐力,以及专业化能力。专业之路本来就是马拉松。
“股权律师的未来:细分、细分、再细分”
耿小武认为,未来股权律师的发展趋势、竞争都将会沿着两条路径即诉讼和非诉讼展开。
先看非诉讼的道路——股权涉及非常庞杂的专业知识,有组织行为学的,由管理学的、由企业经营的、企业战略的、企业薪酬绩效设计的、企业品牌打造的、还有专业法律知识、税务知识以及心理学的知识,行业进入的门槛相对较高,这一领域长期被非法律专业的机构在垄断。
在非诉讼股权领域,股权律师又会沿着两条路径在进行细分,一条是行业的细分,如专注餐饮行业、美容行业、医疗行业、互联网行业、连锁行业等;另一条是沿着更专业的道路进行分化:如专注激励的律师、专注股权融资的律师、专注股权投资的律师、专注股权财富传承的律师、专注合伙人股权设计的律师。当然,还有可能按照企业的阶段进行研究,比如服务于创业企业的,服务于上市企业的,服务于大中型企业的。
非诉讼律师还可能产生的变化是跨行整合,比如在团队中吸纳其他方面的专家,如吸纳薪酬绩效的专家、税务的专家,管理的专家等;亦或加入别的咨询团队,都是为了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诉讼道路上,诉讼律师也会应运而生,如今的股权诉讼纠纷已经超过了离婚纠纷,在股权诉讼中将来也会细分:专做并购纠纷的律师、专做上市公司股权纠纷的律师,“当然,当下,这一分化为时尚早,但将来一定是必然。”此外,股权律师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品牌化和团队化。
“企业对股权律师的需求将是长盛不衰的”
根据的小武股权律师团队的观察和总结,“老板希望把企业做得更,碰到人才和资金的瓶颈”、“老板希望用人才、资金、资源杠杆撬动更大市场的时候”、“股东之间发生纠纷,或害怕将来股东之间发生纠纷,需要寻求律师的帮助”、“企业想通往资本市场,寻求律师的帮助”、“企业内部人才流失严重,想留住人才”等等等等,都是最需要股权律师的客户!
“总之,企业对股权律师的需求将是长盛不衰的,只要企业存在,股权的顶层设计和股权激励就是必然的。”耿小武指出,随着中国的资本市场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程度深的介入国际资本市场的融合与竞争,从事高端海外并购的复合型股权律师也是市场的刚需,国内并购律师的业务也会越来越需求旺盛。
“股权律师面对的是一大片蓝海”
巨盾律师事务所赵玉刚,2007年开始律师执业生涯,主要从事公司并购重组、股东争议解决等业务;在股东争议方面,赵玉刚打造了“股东权益保障36计”等系列服务产品,为客户量身定制综合解决方案。他认为从广义来说,投资并购,破产清算,重组上市等业务,都是在公司法范畴,也涉及股东权利义务的调整,这类业务也属于为股权律师的业务范围。
但与股权律师相关性更强,且发展空间更大的新市场新业务,还包括公司架构设计、股权激励、股权融资、股东纠纷解决等。这些业务都已经成为独立的业务板块,而且市场需求非常大。“在我看来,股权律师面对的是一大片蓝海。”在政府双创的倡导下,各种新模式的创新创业项目层出不穷,传统的公司架构可能无法满足新商业模式的需要,所幸的是,股权律师在其中产生巨大的作用和价值。
“但这对律师的要求挺高的。”赵玉刚对律新社表示,能提供这类服务的律师不仅要精通公司法,有丰富的案例经验,还需要具备财务、税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对商业、对企业管理有深刻的理解。“这是目前股权律师在知识结构上需要突破的瓶颈。”
“律师职能转变战略师、架构师”
据赵玉刚介绍,股权律师要具备公司架构师的综合能力,将律师的职能从传统的风险管理和争议解决,转变为公司战略师、架构师,这将是律师特别是股权律师职业发展中更具诱惑力的新选择。
赵玉刚将巨盾律师事务所从去年推出了“事业合伙人”产品举例,产品弥补了传统股权激励项目的弊端,更注重过程以及合伙人文化的建设,结合企业的战略规划,配合绩效考核制度、合伙人分红制度、期权激励制度、合伙人创业制度等一系列设计,将激励对象培养成为真正的合伙人,将企业打造成全体合伙人共同的创业平台。“从服务内容来看,这一类业务对律师知识结构的要求可见一斑,也获得了市场的极大认可。”
“大股东维稳,二股东篡权,小股东革命,股权律师都能有作为”
作为律师,潘跃新是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