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做了两道企业所得税的真题,然后发现,纳尼,我怕不是失忆了吧,好不容易把这些应纳税所得额一步一步做完了纳税调整,然后,税率跟税收优惠到底适用什么!!!距离cpa考试还有30天的此刻,脑海里对所得税税率仅存的一点印象只剩下25%,依稀记得还有一大片模模糊糊的税收优惠,有的能抵应纳税所得额,有的抵的是应纳所得税税额……具体哪个对应哪个,分不清了。
耳朵边立刻回响起郭帅那句标志性名言的回音:经济法会一点跟不会,是一样一样的。
隔着屏幕,恨不得抓住郭老师的袖子说,郭老师,税法也是,也是啊!!!
废话不表,麻溜翻开书,把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又详细总结了一番。路过的小伙伴可以随手拿走,不谢!
一、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总共分为6类
二、法定减免税的8+2
企业所得税的法定减免是对从事种植、初级加工农、林、牧、渔业行业的企业一个政策性的优惠。这些行业相对而言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同样是农、林、牧、渔,企业所得税的免税和减半征收,还是略有差异的——毕竟花茶香料的种植,经济利益一定高于蔬菜林木,而内陆、海水养殖的风险一定是低于远洋捕捞;所以,哪些能免哪些减半,自然不言而喻。
此外,关于减免税还有一组比较特殊的对比知识点:三免三减半vs两免两减半,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免税与减税的有机结合,区别就是免几年与适用范围的问题。
这种政策性知识点只能死记硬背,考试多是以单多选的形式考察我们。即便遇见计算,能认出来其税收优惠的适用政策,就能做对了。所以这类知识点不用完完整整的整句背下来,直接记关键字就可以了。
反向排除法:两免两减半只适用于西部大开发
公共基础、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适用三免三减半;此处记得不要和专业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直接抵应纳税额的规定搞混,后者的适用前提是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
三、老生常谈的加计扣除
加计扣除这项最常见。每年5月前后做所得税汇算的时候,研发费用往往是加计扣除纳税调整的重头戏。
可以计入研发费用的包括研发人员的工资、能够区分用途且专用于研发活动的机器设备的折旧、专用于研发的软件或专利权等的摊销,如果设备或无形资产既用于研发活动又用于非研发活动,需要将折旧摊销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割,无法分割分配的,税法上不允许税前加计扣除。
此外,诸如一些注册费、代理费、咨询费、评估费等等,与研发活动或研发成果紧密相连的相关费用,这类费用也可以作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但前提是这类“相关费用”不得超过研发费用总额的10%。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研发费用可以加计75%予以税前扣除。
另外一处可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的项目是企业安置残疾人所支付的工资。这个我们都知道,是按实际支付金额的100%加计扣除。
四、7大行业4大领域,研发和生产共用的设备可加速折旧
这项税收优惠先画了个圈,框定出一个特别的优惠范围。圈以外的,遵循普适性优惠政策。
加速折旧也用不着过多解释,记忆即可。
税法加速折旧认可的折旧方法只有双倍余额法和年数总和法,遇见了会算即可。
五、抵所得额与抵所得税额,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这组是最容易混淆的。抵所得额与抵所得税额,一字之差,天上人间。
类似于增值税的税控盘抵税,企业所得税里也有这么一条可以直接用设备抵税的。区别是,增值税税控盘是通用设备,家家必须,所以可以全额抵;企业所得税为了引导社会经济活动的良性与可持续发展,扩大安全生产、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如果企业言行合一、积极把这些理念落到实处,那么,你买的用于安全生产、节能节水、环境保护的专用设备,来来来,购买设备投资额的10%让你直接抵了当年应交的企业所得税,算是国家给你实打实的鼓励和支持。
可以抵应纳税所得额的是创投企业。创投企业如果从事的是国家需要重点年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且无年数的限制。
东奥撰稿人:余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