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认识一个朋友,和我差不多年龄,或者比我还小,已经是十分成功的创业者了。这个互联网时代,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机会,创业者,创新者,网红,工匠,主播……从籍籍无名,到一战成名,也许只是一夜之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如果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么不管你从何处起步,你都可以沿着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登上事业的顶峰。
但,成功并非偶然。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周围的成功人士都有独特之处,也有一些共性,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价值观是什么。
我的长处是什么
比起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以前的人没有什么必要去了解自己的长处,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职业。但是,现在人们有了选择。我们需要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
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唯一途径就是
回馈分析法
。根据回馈分析的启示,需要在几方面采取行动。
首先,专注于你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
其次,加强你的长处。改善自己的技能或学习新技能。
第三,发现任何由于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见和无知,并且加以克服。
第四,纠正你的不良习惯。
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重复使用这套方法,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也可能两三年,发现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能发现,哪些事情让你的长处无法发挥出来,哪些方面自己则完全不擅长。扬长避短,方能成功。
我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平时是怎样把事情给做成的。同一个人的长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
要了解自己的工作方式,你首先要搞清楚的是,
你是读者型(习惯阅读信息)还是听者型(习惯听取信息)的人
。绝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读者型和听者型之说,而且很少有人既是读者型又是听者型。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就更少了。但是,一些例子表明,这样的无知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
什么是
读者型
呢 ? 读者型的人
善于从书面材料中,从厚厚的报告中获取信息。
哪怕是厚厚的长达 100 页的报告放到他手边,他不觉得是个负担,反而会满心地期待能从报告中获取相关的资料。
听者型
的人是与读者型的人相反的,给他一本报告,哪怕只有 3 几页纸,他也会感到头疼,他
喜欢的是与人交谈和聆听,听取对方的话语或建议。
读者型的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随机应变能力弱,所以遇到任何问题时必须提前准备,否则肯定出洋相。而听者型的人刚好相反,他们擅长临场发挥,随机应变,如果让他照本宣科,反而会坏事。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效的方式,同时要了解领导、同事及合作伙伴的类型,这样决定了你和他们的沟通方式。
如果你的领导是读者型领导,你就应该将翔实的重点突出的报告先发给他,确认他已看过后,再当面就报告内容有针对性的做个简报。若是听者型领导,你将准备好材料发给领导后,要在第一时间跟领导当面做一次详实的汇报。
跟同事沟通也是一样,如果你同事是读者型,你可以选择发邮件进行沟通,然后再当面确认;如果同事是听者型,你要当面沟通,而不要写复杂的邮件了。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现在流行一个网络词汇“毁三观”,在这个更加多元化的网络世界,每个人的价值观却又不同。我们所遵从的伦理道德要求我们问自己:我每天早晨在镜子里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个组织或一种情形下合乎道德的行为,在另一个组织或另一种情形下是否也是合乎道德的?
如果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不为自己所接受或者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相容,人们就会倍感沮丧,工作效率低下。
一个人做得好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好、相当成功的事情,可能与其价值体系不吻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所做的工作似乎并不值得贡献毕生的精力,甚至没必要贡献太多的精力。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当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的时候,何谈去征服世界?
成功的事业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在人们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把握机遇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可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