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可秒查征信?央行:你的隐私已被泄露

说起个人征信,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随着国内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今个人信用报告已被广泛地运用在金融信贷、交通出行、招聘求职等多个领域。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内征信信息的安全管理,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特别下发“102号文件”,针对市场上的“代查类app”进行了一次大清洗。
多款手机app自称可秒杀征信
打开苹果手机的应用商店,输入“征信查询”或“查询征信”,一下子就跳出了十几个号称“直连央行征信”的第三方app。
用户在使用这些app时,要通过手机和验证码注册,随后还要进行身份验证。在身份验证的过程中,用户需要输入身份证、银行卡、姓名等个人信息。
央行:未授权任何app提供征信查询服务
通过手机快速查询个人征信,表面上看起来很方面,但其实这些app属于未经授权认可的,央行严禁接入征信系统。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个人隐私有可能已被泄露。
早在今年1月,央行征信中心就曾发布声明称:
“近期,我们发现智能手机部分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可以链接到征信中心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网站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特别声明,征信中心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敬请广大用户注意。”
所以,为了保护自己信息的安全,请不要在第三方平台查询个人征信。
市民应如何正确的查询个人征信?
小小金融提醒,目前查询个人征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前往当地央行分支机构进行现场查询;
2、通过央行征信中心官网进行网上查询;
3、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及网银委托查询。
温馨提示:自2016年1月15日起,到柜台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每年第3次起的收费标准由现行每次25元降低至10元,通过互联网查询及每年前2次到柜台查询免费。
责编丨hen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