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这跟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接触的范围,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有着关系,所以每个人的审美审丑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这无法成为“不知道自己拍出来的照片到底好不好看”的标准,因为即便大家对很多东西认识和看法都不一样,但总有些评价标准是相同或者相似的,这可以作为我们拍照片,构图,取景甚至ps的参考,这些标准往往是规律性的,也是摄友之间沟通的语言基础。
一幅好的照片首先要一个好的主题,而且这个主题能让大部分人看得懂。比如上面这幅,是来自摄影家“冬雨知时”的作品“布达佩斯的颜色”。在这幅图里,作者用石墩子形成的窗户作为框架前景,展现布达佩斯标志性大教堂建筑的风景,同时天上的云彩也多姿多彩,画面颜色绚烂,很好的表达了布达佩斯和颜色这两个主题。
另外,画面还应该追求较强的表现力。之所以在这一秒而不是下一秒按下快门,是在这种角度这种构图方式而不是另一种,就是要追求瞬时最强的表现力。一张画面放出来给大家看,大家可以立刻理解作者要表达什么,甚至体会和影像到观众的感情,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就是表现力强。比如下面这幅《少女》,来自摄影家“流星姐”的作品,斜戴的帽子,少女的眼神,火红的嘴唇,以及薄薄的丝质上衣,加上光晕的修饰,突出了少女优雅、端庄的气质,这种气质可以被大多数人瞬时理解,而不需要过多的解释。
摄影还必须简洁,大部分情况是一张照片反应一个主题,一个主体,表现一个对象。整个画面围绕一个中心,用各种手段突出它,与主题无关的景物尽量舍弃。相对于绘画,绘画是在一张白纸上添加画面内容,而摄影更多的是从画面中选取主体,避开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充分表达对主体的感情思想。下面这张图,显示的少女的美腿的线条感,为了表达腿型的线条,甚至把少女的上半身都舍弃了,采用了一个俯拍的角度,转注于表达画面最重要的内容。
简化画面的办法有很多,比如避开、舍去、遮挡、隐没,在拍摄手法上还有选择特定的角度,景深、景别,甚至通过光线来调整和消去画面中不必要的元素。摄影面对的对象往往身处现实复杂的环境中,为了很好的表现主题,要尽可能的简化、简化再简化。
最后,画面应该重视形式美。同样的场景,有的人能拍到有丰富内涵的画面,而有的人却找不到可拍的地方,差别主要在于一是观察力,二是想象力。即使确定了画面要拍什么,但摄影人还是要想象根据不同拍摄角度、取景、快门速度等,最终的画面效果是什么样的。而不是先拍再看好不好看,而是先想好不好看再拍。下面这幅作品来自“boatren”,大光圈造就朦胧感,窗外的背景,俯拍的角度,都是当妹子低头那一瞬街抓拍的,而不是让妹子先低头,再找角度调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