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学习摄影时,也许忽视了理论的基础性,以为多走多拍,就能掌握摄影技能。的确,实践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理论的支撑,拍出来的照片也是一塌糊涂。如果你找不到拍摄的灵感,建议看看下面几本书,有些专业术语不需要完全理解和参透,能够在拍摄时给你启发就好。
01/《论摄影》——苏珊·桑塔格
《论摄影》并不是一本专业著作,书中也没有多少专业的摄影术语,但是爱好摄影的人几乎人手一本,桑塔格深入探讨摄影的本质。包括摄影与艺术、摄影与美学、摄影与世界的关系等,图文并茂,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
摘要:
l 拍摄就是占有被拍摄的东西。
l 照片是一种观看的语法,更重要的,是一种观看的伦理学。
l 当我们害怕,我们射杀。当我们怀旧,我们拍照。
l 绘画或散文描述只能是一种严格地选择的解释,照片则可被当成是一种严格地选择的透明性。
l 当真实的人在那里互相残杀或残杀其他真实的人时,摄影师留在镜头背后,创造另一个世界的一个小元素。那另一个世界,是竭力要活得比我们大家都更长久的影像世界。
02/《我将是你的镜子》——顾峥
《我将是你的镜子——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汇聚了30余篇当代外国摄影家的访谈录,并把摄影家们的精彩作品穿插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布列松、罗伯特·弗兰克等摄影师的作品。了解当代摄影史的同时,还能通过摄影师们锋利的言论和伟大的照片看到事物的本质。
摘要:
l 照相机就是我的速写本——亨利·卡蒂-布列松
l 真实并不存在——罗伯特·弗兰克
l 我将是你的镜子——南·戈尔丁
l 忘记身份的拍摄——让·鲍德里亚
l 所有事物都具有梦幻色彩——马奴埃尔·阿尔瓦雷兹-布拉沃
03/《明室:摄影札记》——罗兰巴尔特
《明室》可以说是巴尔特抒发情感的载体。他选择十几幅过去的和当代的、著名的和无名的照片,穿插在文本之中,作为评说的对象。
摘要:
l 我们不应该把那个产生奇迹的地方叫“暗房”,而应该叫“明室”。
l 摄影的本质(如果有的话)只能是“新奇”,摄影的出现就是新奇事物的降临。
l 摄影无限制地复制的东西只发生一次:摄影在机械地重复着实际存在中永远不可能重复的东西。
l 摄影是绝对的“个别”,是极端的“偶然”,是“某一个”(“某一张”照片,而不是“那张”照片),简言之,摄影不疲倦地表现的是“时机”、“机缘”和“实在的事物”。
04/《观看之道》——约翰伯格
《观看之道》总共七篇文章,每篇讨论一个主题。伯格图文并用甚至直接采用影像来诠释艺术和社会的关系,透过摄影对当时的政治文化进行深度的思考,是能够激起争论的一本书。
摘要:
l 观看先于言语。一方面,儿童先观看,后辨认,在说话。另一方面,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关系。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受知识与信仰的影响。
l 影像是重造或复制的景观。每一种影像体现一种观看方法。例如,摄影师的题材选择,画家的构图与涂抹痕迹,甚至每个人也有独具的观看方法。
05/摄影师之眼 ——约翰萨考斯基
《摄影师之眼》汇集了我们所熟悉的摄影大师和无名摄影师的作品,为我们勾勒出摄影的创造性视觉语言,揭示了此媒介惊人宽泛的潜力。适合摄影爱好者、摄影师、影像艺术家、媒体从业者、理论家、批评家以及收藏家阅读。
摘要:
l 取舍是摄影法的本质,摄影师的中心问题很简单,应该保留什么,应该舍弃什么,决定去留的界限便是照片的边缘。摄影师是从边框制图的。照片的边缘决定了内容。
l 如果无法移动拍摄对象,他可以移动他的相机。为了看清拍摄对象,他通常舍弃平常的视角,上方下方极近处,极远处,背面进行拍摄,颠倒事物的紧要次序,或是将拍摄对象遮挡一部分。
l 摄影师在孤立出来的时间片段中找到取之不尽的拍摄对象,布列松称它为决定性瞬间。
有些书目读一遍是不够的,需要深深品读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惭愧的是,除了《论摄影》,其他四本自己都没怎么读过,不知你有什么要推荐的摄影书目呢?
我是芳生,想认识同样喜欢摄影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