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制作,丢不丢人

最近的电视剧市场真是热闹啊,《扶摇》《流星花园》《白蛇传说》各种电视剧都一个接一个,但这其中,比较受争议的还属《扶摇》和新《流星花园》。
《流星花园》有争议是因为它是众多网友最近的快乐源泉,而《扶摇》的争议是来自电视剧本身的。
《扶摇》近期的争议主要来自于电视剧里的道具问题,在这几集电视剧里,有好几个基础道具都被网友发现是肉眼可见的假,比如黄金,质感粗糙犹如黄土,
或者杨幂所用的凤冠,远远一看似乎还好
但一近看,满屏的义乌小商品的质感扑面而来。
同时,架在杨幂脖子上的匕首也是肉眼可见的假,并无半点金属感,
将军身上的盔甲更像是轻若鸿毛的塑料所制,
很多道具都仿佛在宣告这剧组很穷,网友也纷纷吐槽这些道具:
就配用塑料饰品
就算真金白银用不起
金属来做也不会那么假
五毛特效
一块钱道具
但是《扶摇》真的是穷吗?并不是,《扶摇》打一开始就打着大制作的旗号,投资更是过了五个亿,属于实打实的有钱系列。
但就是这么有钱的一部剧,不但用一块钱的塑料,还收视率凉凉,
豆瓣评分也是只有4.9分。
号称五个亿的大制作在口碑和收视上就是扑街状态。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电视剧都喜欢打着大制作的旗号,经常见到大ip大制作的这样的词语,但整个电视剧市场真正能大爆并且口碑和收视双佳的大制作却一个手就能数的过来,
并且很多打着大制作的电视剧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好比这次《扶摇》的一块钱道具,只是大制作这个旗号乱象下的冰山一角而已。
什么时候起,大制作都成了乱象的代名词了?
一.大制作已经成了宣传必备口号套餐
大制作这个词这两年之所以广泛开来,越来越不陌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剧在宣传期都会打上大制作的标签。
大制作一词是从电影圈传来,本身的意思是投资大、演员阵容大、画面精美、制作精良,特效震撼等,本身大制作的作品都是《阿凡达》《2012》《复仇者联盟》《建国大业》等这样的作品。
但是在这两年的电视剧市场,大制作俨然成了低标准的作品,几乎什么作品都喜欢用大制作来定义。
比如《幻城》投资三个亿,号称大制作。
但是成品效果,评分只有3.1分,并且七成的人打了一颗星。
《三生三世》也号称大制作,粉丝群体确实广大,还包括一些书粉,
但评分只是刚及格,而且剧情偏玛丽苏,并不算制作精良的高口碑剧,
《极光之恋》投资也有两个亿,号称大制作,
但是这部剧,不用强调评分是史上最低的2.6分,光八成人打了一颗星就知道这部剧口碑有多惨。
吐槽之声也是不绝于耳,真是快2018了,还有极光之恋这么可怕的电视剧。
《武媚娘传奇》也是号称三个亿的大制作,华服精美,
但评分也没到及格线,
剧情也被吐槽薄弱。
再看整体电视剧市场,大制作、大ip、大女主这些口号一直不绝于耳,年年都有,部部都号称自己大制作
但是一年下来,真正能大爆的剧又有几个呢?
说穿了,现在的大制作无非都是宣传口号,打着自己投资几个亿的名号,请了几位流量生花,就号称自己大制作了,但口碑和评分几乎没有一个能达到合格的地步,
那么为什么花了几个亿的大制作,听起来阵容豪华,评分却如此低下呢?
二.大制作不等于制作精美,市场问题繁多
虽然大制作看起来动辄几个亿的投资,听起来财力雄厚,但是这些投资明显没有用在正途上。
首先这涉及的第一个问题又绕回了老生常谈的天价片酬,我们经常能听到某某演员天价片酬,动不动就拿走了一个亿的成本。
而演员拿走大量成本后,电视剧在制作成本上就只好不断压缩,而又为了收回成本,电视剧在成片后就会遇到很多耳熟能详的问题,比如长集数和注水。
现在电视剧注水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因为动辄几十集的长电视剧已经屡见不鲜
楚乔传68集
醉玲珑54集
思美人81集
大唐荣耀60集
择天记55集
五十集以上的电视剧几乎已经成为常态,市场很难找到之前三四十集的作品。
而电视剧这么长,故事情节本身并没有很广阔,所以就势必引发了注水,像台词废话多、反复说,
或者上一集的节目重复过多,直接压缩了正片内容,
好利于集数的增长,利于片子多卖点钱。
又或者电视剧在特效方面压缩,各种五毛钱特效层出不穷,大制作的钱真是只用了五毛在特效上,
更不用提快被骂吐了的抠图替身等问题。
再看一些市场比较火的大投资,像《花千骨》《盗墓笔记》等,这样大ip大制作的旗号的作品,也都投资上亿,但纷纷被吐槽五毛特效,
剧情也被吐槽玛丽苏,在成品质量上并没有很高,
可以说,在整个市场打着大制作的旗号下,各种抠图、替身、五毛特效、注水、粗糙滥造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并不符合大制作本身制作精美、口碑高的特点,剩下的几乎只有有钱这一点。
三.虚红的大制作成为很多人争抢资源
打着大制作旗号的作品虽然市场问题繁多,但却是很多明星的兵家兵争之地,这两年在很多当红明星身上可以看到他们几乎都在前仆后继的选择“大制作”“大流量”的作品,
像《择天记》,
《锦绣未央》
《诛仙青云志》
《麻雀》等。
都不算市场上的小成本电视剧,而且阵容几乎都是当红流量生花,毕竟这些“大制作”“大ip”的剧集自带热度,讨论度也高,再配上流量演员,俨然符合“新大制作”的标准。
虽然这其中很多人的演技成问题,也备受诟病,但就像之前鹿晗说的大实话,流量们根本没时间琢磨演技,尤其像音乐作品,很难留下被大家都记住的东西。
这也就引出如今这些电视剧阵容的第二个问题,来参演的并非演员,都是歌手类型的艺人来转型,方便有作品。
像天朝四子,都是从海外歌手组合回国发展的,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影视作品,且都不是小制作,
鹿晗的《择天记》
黄子韬《谈判官》
吴亦凡的《西游记》
张艺兴《老九门》
虽然天朝四子目前演技都不是擅长,但也不是他们需要攻克的一面,大制作只是流量们争夺的资源罢了。
但是,整个电视剧市场就真的没有大制作吗?
四.真正的大制作都是有口皆碑的剧
虽然大制作充斥市场,但真正的大制作作品在圈内还是有的,只不过各种数据和讨论度不及流量剧那么高,
比如《大宅门》,虽然只有四十集,但内容充实有内涵,评分高达9.2,超过六成的人打了五星。
或者《白鹿原》,投资2.6亿,把陕西关中平原白鹿村两大家族三代人的恩怨情仇体现的淋漓尽致,评分也是高达8.8分。
再或者《琅琊榜》这种路人皆知的好剧,这几年杀出来的黑马,经典程度被路人反复提及,国民度极高,
还有《人民的名义》,从头到尾没有流量,也没有抠图替身注水等乱七八糟问题,全部都是圈内有口皆碑的老戏骨,同时也成了去年大爆的真正大制作。
而且总结下这些大制作,除了都是有口皆碑的作品外,演员阵容多为有演技的老戏骨,故事情节也都是经得起推敲,内容也值得反复观看,虽然投资没有五个亿那样土豪耀眼,但在粉丝心里,这些剧才是真正当之无愧的大制作。
而且这两年已经有了一个更新的趋势,就是一些很好的作品但剧组比较穷,数据也不算特别好,但是评分高,演技佳,故事框架也优良,像《白夜追凶》这样的小网剧,
也已经成了新一代很穷中的大制作。
说到底,对于观众来说,是不是大制作主要取决于演员阵容、故事情节、还有演技体现这些,并不是投资个几个亿,请个当红流量生花就可以套个大制作的帽子,用一块钱的道具,五毛钱的特效就来冒充大制作了。
而且这两年,所谓大制作,大女主,大ip宣传套餐已经被说腻了,包括很多打着大女主旗号的剧到最后都被拆穿了玛丽苏本质的西洋镜,这些词已经代表不了剧本身的质量,只是成了宣传期吸引眼球的爆款词语罢了,
而且一旦打上这些旗号,事情发展到最后往往都是扑街收场,即使成了一时的爆款,但最后也往往是爆款了两三个月就销声匿迹了。
所谓的有点钱就大制作,说难听了最终都是一场挂着羊头卖狗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