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市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瞄准三大环节、搭建三大平台、落实三项机制为抓手,以“创牌、用牌、护牌”为重点,深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截至目前,全市拥有有效注册商标19万件、省级商标品牌基地11个、驰名商标总数已达87件、马德里注册国际商标103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8件。宁波市的国际商标数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位居全省之首。
瞄准“三大环节” 构筑培育体系
重点实施“梯队培育工程”,夯实创牌基础。进一步完善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品牌基地培育库,商标创牌重点面向3511产业企业。2017年至今,又有4件商标被商标局、商评委认定为驰名商标,驰名商标总数已达87件。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总数已达28件;慈溪汽配、宁海手电筒成为新一批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全市品牌基地达到11个。
发挥商标价值,支持企业用牌。重点推动商标质押融资工作,为企业融资提供便捷、高效的贴身服务。2017年,我市有6家企业获得商标质押贷款,商标质押融资额2.82亿元。截止到目前,累计有22家企业获得商标质押贷款,商标质押融资额已达18亿元。
围绕“议题管理”,开展打假维权工作。“议题管理”是我市开展打假维权和保护商标专用权工作的创新性、特色性举措。各地结合“双打”、“溯源”等专项行动,因地制宜地运用“议题管理”模式,精准确定监管重点,并实现资源共享。2017年以来,全市实施“议题管理”项目30多起,查处商标侵权案件615件,案值1160.8万元,罚款1180.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7件,捣毁制假窝点48个。这项工作得到商标局和省局充分肯定,分别在全国商标监管工作会议和全省系统会议上作了专题经验介绍。
搭建“三大平台”优化服务体系
开展品牌工作指导站建设。通过市场监管部门和乡镇街道、行业协会、专业市场、商会联手搭建平台,形成商标品牌指导的合力。2017年,重点开发“品牌指导站信息化工作平台”,品牌指导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实现工作互动和资源共享。推动开展指导站的商标品牌“微讲堂 ”、品牌企业体检、诉调对接服务等工作载体,通过有效运作,让指导站赢得更多企业的信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一行对我市的品牌指导站工作进行考察,予以高度赞赏。2017年,全市共认定星级品牌工作指导站46个。
搭建便利的注册服务平台。自2016年11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宁波商标注册受理窗口运行以来,积极为企业注册商标提供便利。2017年受理商标注册申请1912件,接受咨询1252件。受理量位居全国105个城市第9位。至3月底,累计已受理商标注册申请2500余件。
组建商标品牌专家志愿团。专家志愿团系公益服务性质,恪守“秉公持正、公益援助”原则,由商标处业务领导、知识产权律师、商标代理机构专家为师资力量,根据企业需求,由企业点题,专家团成员深入基层进行商标品牌培训辅导。全年举办“你点我讲”培训活动25场,参与企业1150多家、品牌指导站工作人员及市场监管干部310多人。
落实“三项机制” 强化保障体系
制定《宁波市“商标品牌+3511产业”扶持行动计划》。结合我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城市等工作,将商标品牌工作更好地融入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推进我市以“3511产业”为重点的企业商标品牌建设。
落实《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若干意见》。制定出台《宁波市小微企业商标品牌建设专项扶持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文件, 184万元商标品牌战略资金全部用于基层商标品牌建设。21家小微企业(41件涉外商标注册)以及1家商标质押贷款金融机构获补助56万元。同时,各区县(市)、也相继出台了激励扶持创牌的奖励政策,如宁海县对驰名商标每件奖励150万元,激发企业的创牌育牌热情。
推动“商标品牌战略示范创建活动”。发挥引领作用,继续推动省级商标品牌战略示范县(市、区)、示范乡镇(街道)、示范企业的创建,以点带面,推动我市商标品牌建设进一步发展。截止目前,我市已被认定3个省级示范县、6个省级示范乡镇街道、18个省级示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