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求职网站 glassdoor 评出的全美100强ceo榜单上,视频会议软件提供商 zoom 创始人袁征以99%的员工好评率夺冠,这也是非白人ceo首次荣登榜首。
“这个奖项并不是颁给我的,它代表的是 zoom 建立起来的文化——一种以幸福和关怀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他在推特上发文称。
袁征曾在思科 (cisco) 担任工程副总裁,2011年,他从思科离职创办了视频通讯公司 zoom。去年 zoom 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正式跻身于美国科技公司独角兽的阵营。
近日,袁征做客“ggv996”播客节目,与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以及投资分析师张睿对话。他们以 zoom 为例,分析了它成功的原因以及对其他公司的借鉴意义。另外袁征还回答了 zoom 的用户定位、对比其他视讯平台其优势等问题,并对未来工作模式进行探讨。
从华人工程师到ceo的硅谷进阶之路
webex的元老级工程师、思科独当一面的工程副总裁,以及荣登美国最佳ceo榜首的首位华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角色是袁征人生的三个缩影。
上世纪90年代,在听到比尔盖茨关于“信息高速公路”的演讲后,袁征大受鼓舞。“互联网开启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你可以线上购书、使用电子邮箱。”他坚信互联网就是未来,“当时我意识到网景和yahoo所代表的互联网很强大,并且在美国很流行。”他决定只身前往美国,抓住这次互联网浪潮。
但他申请美国签证的过程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1994年至1995年间,他先后被拒8次,“我把它当做我耐性的磨练。”他的申请终于在第九次通过了。
1997年,当时英语说得不好的袁征,靠着勤奋写代码进入了 webex 公司,成为其创始工程师之一。从工程师到副总裁,袁征在 webex 工作了14年。2007年,思科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webex。随后,袁征升职为思科工程副总裁。在他的带领下,思科旗下的网络会议供应商 webex 从最初的10名工程师发展到800多名,并将0收入增长提高到8亿多美元。
对于多数硅谷的华人工程师来说,能走到这样的位置已是“人生巅峰”。但他并不满足于此,2011年他决定创业。当时40多名工程师跟随他离职创办 zoom。
谈及为何离开 webex, 袁征表示,当时 webex 的业务主要以展示 ppt 等内容为主,但用户对视频会议的画面及声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提供给用户多个解决方案而非早前统一的解决方案。”袁征还观察到,即便视讯市场上出现了诸如facetime等软件,但它们没有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他看到这个市场的机会——创建在云基础之上的视讯平台。
于是,袁征怀着创办下一代 webex 的目标成立了 zoom 视频通讯公司。
除了时机成熟,zoom 的出现还得益于袁征的两重身份:他既是技术精英,也是管理经验丰富的领导者。在硅谷开放的文化中,他向众多优秀的企业家学习。“自我驱动力很重要,我不仅专注于编码和成为工程师,而且我还努力锻炼管理能力。”袁征解释说,这就是他当初加入 webex 并一路成为工程副总裁的首要原因。
实际上,能在硅谷科技公司一路晋升、做到领导职位的华人工程师并不多见。当问及他如何取得如此成就时,袁征表示,首先是美国科技公司开放透明的工作模式,其次是需要善于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当然,勤奋工作和乐于学习也很重要。”
创业始于爱情,但远不止如此
追溯创办 zoom 的雏形,还和袁征上世纪80年代的经历有关。那时还在读大学的他,因为苦于与女友漫长的“异地恋”而萌生了开发远程视频软件的想法。
zoom成立之初,网络会议软件市场竞争激烈,前有 webex 等巨头开山,后有几乎同时期出现的苹果 facetime 和谷歌hangout。即便如此,zoom 仍然成为“黑马”脱颖而出。
当问到 zoom 成功的关键时,袁征回答最多的是 “幸福”两个字。“人生的目的应该是追求幸福,而持久的幸福感来源于为他人创造幸福。”他补充说, zoom 公司的文化就是关怀员工和用户,为他们带来幸福。
除了强调文化上的独特性,袁征还表示,zoom 的团队倾向于开放式交流、透明化和共享性,但贯穿其中最重要的是信任。另外,zoom 更愿意招募那些能和公司一同成长的人才。
在袁征被评为 glassdoor 2018年度最佳ceo前,知名专业服务公司安永(ernst&young)还颁给他“2018年度企业家”的奖项。这些好评和荣誉,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 zoom 企业文化。
如今,已经成为独角兽的 zoom 每年提供的视频会议时长超 200 亿分钟,有1/3的美国财富500强公司和超90%的美国前200所大学是它的客户。
关于 zoom 的第一个付费用户,袁征表示自己非常幸运。2012年,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找到 zoom,希望 zoom 能够提供线上教学平台的解决方案。“当时正值各类线上教育项目的井喷期,我们最初的几个重要客户都来自与教育领域。”可以说,zoom 率先抓住了一批高附加值的用户,以教育行业为切口进入视频会议软件市场。
不难看出,zoom 从一开始就将企业而非个人视作自己的目标用户。谈及原因,袁征表示,个人消费者市场的商业模式已经固定了。“需要为个体用户提供免费的产品试用来‘打广告’,这就是这类市场采取的商业营销策略。”他认为,相比个人用户,商业会议以及知识工作者们对实时沟通协作的需求,才是“真”需求。
对于如何平衡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需求,袁征表示 zoom 针对这两类客户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即便我们更关注中小型公司,但我们也重视大型企业的需求。”比如大公司的视频会议需要更高的安全性,袁征称 zoom 已经能完全消化这类要求。
和其他视讯软件相比,zoom 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易用性——下载软件、登录账号并点击链接,然后就能轻松开始多人视频通讯了。除了操作方便,zoom 还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用于优化视讯功能。“即便服务器和网络环境不稳定,用户仍然可以通过 zoom 开始视频通话。”
虽然 zoom 以视频通讯功能见长,但它更加重视语音通话质量。“如果没有声音或声音质量欠佳,那么就没人使用视讯了。”袁征说,所以我们会首先保证声音的质量。“即便网络信号下降一半,zoom 也能确保音频流正常可用。”
另外在工作社交平台领域,zoom 也有自己的发挥空间。美国的 slack 和中国的钉钉更倾向于文字或语音通讯,但如果需要与客户/同事更加实时地讨论或展示软件,这时就需要一个视讯平台。“因此在现代工作场景中,zoom 可以提供这两种软件不同的差异化服务。”袁征说道。
未来的 zoom 及视讯工作方式
视频会议所代表的视讯,正成为现代流行的团队协作方式。那么未来,这种线上交流和办公会成为主流趋势吗?
针对这个问题,袁征以“千禧一代”为例,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相对于语音通讯更习惯于视频通讯。“视讯将成为主流,这是好的趋势。”袁征还预测另外一个趋势:办公场所的办公室会越来越少,但会议室会越来越多。例如 facebook 的办公区空间就很开放、没有明显的办公室,随着会议室的增多,以云支持为基础的协作平台将会大展身手。
目前,zoom 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商务领域。当被问及未来是否有计划研发年轻版的 zoom,用以满足普通个人间的视讯需求,袁征表示,未来有这个可能,但不是现在的业务重点。“因为大企业用户市场就摆在我们面前,它隐藏着更大的机会。”
自 zoom 成立之初,它就将主要市场定位在英语国家。从各区域收入占比来看,北美占据90%左右,其余主要来自英国和澳大利亚地区。但今年, zoom 又新开拓了法国、德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市场。
敬佩的领导者和推荐的书
facebook 的 ceo mark zuckerberg 和沃尔玛前ceo harold lee scott jr. 是袁征最敬佩的企业家和领导者。其中,沃尔玛前ceo对他影响颇深。“他启蒙并塑造了我对于管理和领导能力的认识。”另外,他推荐 bridgewater 创始人 ray dalio 写的《原则》一书。
关于ggv996这档节目
ggv996是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hans tung)和投资分析师张睿(zara zhang)采访中美创投领袖的英文博客,与supchina合作出品。本节目每两周更新一集,在各大播客平台均可收听,海外用户可在itunes、overcast、soundcloud等app里搜索”996,国内用户可在36氪app音频频道关注收听《ggv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