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讲心智模式、元认知、认知科学甚至“递弱代偿原理”的越来越多,大家都在谈革新事物的方法论,总结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风靡一时的知识体系,到读书听书热潮,借用初中化学的一个常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能。对于普通人而言,尤其是对大多数文科生来说,切不可盲目跟风去建构什么高大全的体系框架,首要之首要在于澄清明晰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普通人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以下这么几个参照:
1、如果你是大学生,还没有走出校园,可以参照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共设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110个一级学科。在学校的时候别被专业视野局限,翘课跑到别的专业蹭蹭,或许能发现不一样的天地。
2、如果你是刚走上职场的小白,大多都处在混沌朦胧期,学校学的东西基本都退还学校老师了,面临着从象牙塔到社会大熔炉的转变,普通人连认识自己的方法都找不到。怎么办呢,可以参照新修订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新分类结构将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好好定位研究探寻下,然后围绕所选补充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3、如果你踏入职场五年以上,有一定的专业积累和经验心得,但貌似还达不到社会精英的地步,这个时候,或许城市定位、行业变迁、公司发展、职位选择就尤其重要,最直接的可以参照国家发改委和当地政府的相关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布局推进战略,然后按照营业收入或者融资情况选下公司,大方向基本靠谱。
4、如果你是业余活跃在二级市场的资深股民,恭喜你啊,你可能对基本面的关注研究超越了大多数周边朋友,因为股市是是经济的晴雨表,这让你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行业未来动向,只是你要破除单维度从股市挣扎赚钱的迷思,思考下什么是你的主业?什么是你的副业?股市基本面可以告诉你很多很多。
有了参照依据,结合自己的兴趣喜好,结合市场稀缺、扬长避短和战略协同,阶段搞清楚和定位好自己是谁,知识结构就脉络清晰一目了然。当然,说了这么多,如果你竟然还没搞明白,可以简单粗暴照搬如下知识结构分析:
1、学点基本流行常见的管理学知识,其中以目标管理、营销管理、时间管理等为要,至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就算了吧。普通人之所以普通,就在于连目标都没有,更谈不上目标管理。
2、需要重点学习军事学(你没有看错),尤其是战略抉择中的决策判断分析知识。普通人和精英之所以分野,除了起点和后续发展环境的区别,主要在于个人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的高下。就像鸡汤说的,人生在于选择,一个人选择总是出错,分不清机会还是陷阱,大概率上你能指望他有好的结果嘛。再鸡汤一点儿,普通人之所以普通,在于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和不断选择。
3、需要重点学习经济学,尤其是应用经济学。大家提起一些名词,比如经济结构、产业转移、经济周期等耳熟能详,问题是你真的研究过生活里的经济学么?大多数人连常识都没有,比如找工作入错行,比如人到中年突然失业了,比如买房子好像老赶不上趟,老是觉得自己命苦。
4、需要重点学习金融财务学。如果单论个人技能的话,投资理财技能堪称重中之重。曾经听过前新东方高级副总裁沙云龙老师关于专家---企业家---资本家的精彩阐述,任何公司走到最后都会走向金融资本市场,就连一个企业组织里的小会计都是老板的心腹,你说金融财务重要不重要?就像很多90后的心声:我要是有钱了,直接去做投资了,谁还工作呐。
5、需要重点学习现代社会商业常识。比如基本的团队管理、职场规则、行业分析、商业咨询、创业公司的发展和上市公司的运行等。
6、需要重点学习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吧,浅的说关系到一个人的社交技能和基本情商,往大了说,关系到婚姻家庭基本生活的持续维系,关系到个人的心灵修复能力和精神自洽。
从个人愉悦幸福、进化心理学、人性的基本规律、甚至易经风水,重要程度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7、需要有针对性的学习历史知识。历史框架纷繁复杂,可以重点关注人物传记和基本国学等。比如可以看看《史记》、读读《罗马史》、《曾国藩》、《万历十五年》等,会潜移默化拔高你的视野高度。
8、需要有针对性的学习部分哲学知识。举凡带某某家标签的,几乎都有基本的人生哲学,这东西说起来很玄乎,其实核心就是个人的三观、为人行事规则,就像茫茫大海的航线图,不至于偏离主航道,顺利到达目标彼岸。但哲学也不能多读,读多了反正你也不能悟道,容易滑向神学不能自拔。
9、基本的法学常识,这里面重点是《公司法》和《婚姻法》,其他可以忽略。
10、至于剩下其他分两类:一类是工学、理学和医学,这些属于硬知识,专业性较强,职业发展清晰,谈不上啥一定要构建知识结构;一类是文学、艺术学、农学甚至大多教育学等,这些还是一笑而过吧,没有也照样不影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