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注意了!努力怎么没用了?勤劳致富为什么成为了最大的谎言

曾几何时,节俭持家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勤劳致富是我们老祖宗教给我们的硬道理。诚然,变革开放之初,有很多人靠着勤劳胜利致富,我们看到卖鹌鹑的刘永好新希望胜利,炒瓜子的年广久的傻子瓜子著名,这些案例不胜枚举,但是不晓得有没有朋友发现,似乎从21世纪开端勤劳致富似乎遭到了应战,努力勤奋仿佛变得不论用了?
一个无意中的故事
故事要从笔者的一次游览阅历说起,今年国庆,笔者进来旅游,无意中碰到暴雨,误打误撞进入了一个古式茶社,正在和友人饮茶休息的时分,隔壁桌的说话惹起了我的留意。隔壁桌是一个北京的朋友,他那口纯熟麻溜的京片儿,隔着几张桌子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暴雨正大,笔者就静静地听着这位北京大哥的故事的,这位大哥是一位导游,这次也是带团从北京来到目的地玩耍,和他同桌的是一同来的两位团友。
说着说着,这位大哥开端聊起了本人,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皇城根下的人,出生在宣武门,住在西单,祖祖辈辈几年都在北京,他和父母一同在北京,父母住在一套老北京的四合院,前些年他结婚,家里也给他买了一套房,所以在北京可谓是有房有车的人,他骄傲的说:“我们家儿,可是既无外债也无内债,老四合院不断是家里的,怎样说也值个一千多万,婚房也是家里全款买的,咱可一分也不欠银行的。”
旁边的朋友立马插话,“那你没有房子的压力过的有多幸福啊?”
结果,他却叹了一口吻:“幸福什么儿?我每个月干导游,旺季每个月能赚个一万多,旺季每个月也就七八千,根本上刨去吃穿用度,都填在房子和车子里面了,还要养着一家老小,每月月光,就是一屌丝。再加上每个月钱少的不幸,物价一天比一天高,基本攒不下钱,每天起早贪黑的,老祖宗通知咱,勤劳能够致富,可是到哪去致富呢?每天苦哈哈的,就是这样的活着呗。”
听着他的故事,笔者不由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勤劳不能致富了?
为什么勤劳致富变得越来越难?
勤劳致富是我们老祖宗传给我们最大的法宝,我们必需要供认勤劳致富的可行性,正如前文所说的,在变革开放之初我们看到了大量的人经过勤劳变得富有,那个时期当个体户是最容易赚钱的职业,由农业、工商业开展出来的万元户能够说是随处可见,他们都是勤劳致富的代表,但是似乎这一切到了我们如今这个时期发作了变化。
其实这个变化的缘由十分简单,由于随着经济的不时开展,社会的分工不时细化,原先个体户单打独斗闯市场的时期曾经过去了,如今并不是凭仗一腔热血和闯劲就能够发家致富的时期。在经济学中,个人的小消费必然会被社会化的大消费所取代,因而以个人中心的个体户形式,以至以多人为中心的合伙制企业形式只能在产业开展的初期有所成就,在开展的后期都会堕入或多或少的问题与矛盾之中,即便是以《中国合伙人》来标榜本人的新东方集团也不可防止的堕入了合伙人分散的场面。
而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个人的努力与拼搏属于的是个人的劳动力,是一种活劳动,勤劳致富可以比较简单的概括为个人活劳动的范畴,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活劳动的财富创造能力会自然而然被由资本所代表的死劳动所取代,可以说任何的社会生产形式都比较难以避免依靠资本赚钱比依靠劳动赚钱更快的社会现实。
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80、90年代就是一个依靠于劳动赚钱的时代,而进入21世纪之后,依靠资本赚钱会比依靠劳动赚钱更加容易,这就是勤劳致富变得困难的原因。
如果我们做个假设的话,如果把时间往前推十年,这位大哥用按揭贷款的方式购房,以三成首付计算,他全款购房的钱可以买2-3套房子了,光是北京房价这十年的上涨,他就多了很多的财产性收入,一套自住,另外的一两套用于出租,可能不用几年他就可以光凭房租供房贷了。又或者他把其中一套房子抵押,从银行中取得资金去投资,也有可能增加了他的财产性收入,这个远比说自己无内外债更有用的多。
但是,历史不存在假设,现在房价已经这么高了,那我们普通人到底如何避免屌丝的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