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黑名单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税收正常秩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国家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等渠道,对外公布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并由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和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的统称。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治税”以及金税三期系统大数据治税的大环境下,违法企业都将在税务稽查面前无所遁形,一旦企业上了税收黑名单,将受到相关部门实施的联合惩戒。那么“黑名单”的标准有哪些?
付合以上标准的,由税务稽查局作出了《税务处理决定书》或《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且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经行政复议或法院裁判对此案件最终确定效力后,相关当事人将纳入“黑名单”,并进行信息公开。 联合惩戒措施的实施对象,是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中所列明的当事人——当事人为自然人的,惩戒的对象为当事人本人;当事人为企业的,惩戒的对象为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负有直接责任的财务负责人。纳税人要合法经营、诚信纳税,担任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的主要人员更要知法守法,不要进入黑名单。
进入“黑名单”,对企业及个人的影响:
如何避免进入税收黑名单呢?重大税收违法行为是被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的最主要原因。所以纳税人在日常工作中不要偷税、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有未缴税款的情况下及时清理欠税,按时完成企业的纳税申报工作。当纳税人发生税收违法行为后,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未及时缴纳税款、滞纳金及罚款,造成长期欠税,这类纳税人更有可能被列入税收黑名单。企业不经营了要及时注销,如果不注销也不正常的纳税申报,未在规定时间内注销的企业会被工商部门拉进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