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资怎么算,为嘛是这样呢?来一起看看吧

工资这个备受关注的词,让很多人感到困惑。
今天,金融人(id:sxzgjrr)将为你解读,与工资有关的6大困惑。
1
为什么到手工资总比合同上的少?
许多企业强调,目前吸引和激励人才主要还是依靠提高工资待遇。在求职时,职场人最关心的也就是待遇问题,能拿到多少钱关系着最终的职业选择。
但工作后,职场人就会发现,自己实际到手的收入可能会比合同上约定的要少一些。为什么会这样?说好的高薪呢?
值得注意的是,招聘启事和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通常是“税前工资”。但是,实际发到员工工资卡里的,是“税后工资”。
税后工资=税前工资-个人所得税-五险一金。
所以员工实际到手的工资比合同里的工资少是非常正常的。
2
为什么每次加薪,只那么几十元?
在实际操作中,员工的到手工资往往包含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等多种类型。
如果,员工与公司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仅为基本工资,而拿到手时的工资还包括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的话,就会出现加薪只是在基本工资的基数上上调,最终的加薪会比较少。
因此,员工在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最好标注清楚工资的类型。
3
为什么我的工资总比平均数据低?
每当相关部门发布平均工资的主要数据,不少网友就会戏称“拖了大家后腿”,觉得自己的工资是被增长了。那么,为什么工资比统计数据要低呢?
平均工资是指税前工资。实际上,各行业、各地区工资有差距,每个人对平均工资增长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但是,“平均工资”是个关键数据,它是有关部门制定社会保险征缴基数、计算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等的重要依据,将影响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影响公积金缴费基数上限、影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影响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等。
据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专科应届生起薪2800元,本科应届生起薪4300元,硕士研究生起薪5900元,博士研究生起薪7900元。你的工资“达标”了吗?
4
为什么到7月,到手收入会变少?
一到7月,就会有员工发现,到手工资比上个月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是因为,7月是缴费基数调整的月份。
个人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基数是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来确定的,所以当职工上年度的工资有增长的话,今年的社保及公积金缴费基数就会有增长,因此按规定扣缴的个人缴纳社会和公积金部分就会有增长。
所以有职工会发现,实发工资有所减少,而减少的部分已进入了个人养老、医疗保险及公积金的个人账户中。
因此,会在7月调整缴费基数的员工,会发现自己到手的工资会比上一个月要少。
6
公司能扣我的工资吗?
在一些情况下,公司是能够扣员工工资的。
例如,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当然,还有一些情况下,公司不能随意扣除员工工资,例如基本工资不能单方面随意更改、加班工资不能随意降低、不能随意降低劳动合同中已约定的工资、试用期工资不能低于最低工资。
因此,当得知自己工资被扣除时,还需要仔细核对是不是可以扣除的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