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千年大计”,游资汹涌背后,半导体概念坐拥四大利好,这几家公司望成真龙头

本文来自选股宝app,作者km,更多资讯请下载选股宝app
港股中芯国际的大涨,阿石创机构买入的溢价,周末博通巨额收购高通,以及行业、策略分析师的各种解读,多方面因素刺激半导体板块今日早盘逆势拉升。
以靶材为代表的阿石创人气极高,在它高开之后,也刺激资金寻找补涨概念——有研新材、隆华节能。其中,有研新材旗下子公司有研亿金主要从事高纯金属靶材、稀有金属等新材料产品;而隆华节能旗下四丰电子公司已经在金属靶材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16年新收购的广西晶联公司也占据了ito靶材的龙头地位。
接着苏州固锝迅速冲板,不过半导体行业在兆易创新停牌后已经连续走了三天趋势,获利盘很多,导致半导体其后开始回落,上海新阳冲板被炸。不过尾盘略有回升,苏州固锝回封,今日最强的靶材细分领域江丰电子上板,趋势白马股led芯片领域绝对龙头三板光电一路高走,涨逾8个点。
阿石创人心所向,机构游资套利江丰电子
龙虎榜上,最有看点的仍是阿石创,上周五机构2441.13万主封,光大奉化南山路与中信建投上海浦东南路均锁仓。今日机构再进993.53万,国君上海江苏路买入1939.82万元。人心所向,后市大概率向上震荡。基本面上,阿石创是国内领先的溅射靶材和蒸镀材料供应商,与oled、半导体密切相关。尤其是高纯溅射靶材是伴随着半导体工业的发展而兴起的,壁垒高,目前几乎被美、日垄断。未来国产化进程的推进,这块需求会很大。
而前期牛股江丰电子股性超活,同样是机构与游资合力套利所为,国君北一环买入1036.55万,机构买入1379.37万,卖一机构抛售2744.90万元。
苏州固锝榜上主多,五大买方合计买入9192.17万元,五大卖方卖出2856.96万元。
相比此前的自贸港等题材,半导体更多的是趋势性行情。短期兆易创新的复牌或许还将再度催化板块。
半导体国产化势在必行
(一)中国半导体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国内半导体自给率仅14%
2016年中国半导体消费1075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为32%,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区域市场。据国信证券统计,以上游晶圆制造为例,据测算中国消耗晶圆片数量超过9299万片/年,中国区域产量2218万片/年,自给率仅14%,缺口达86%,其中属于中国本土企业供给占比更少。
目前《中国制造2025》提出: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70%,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是未来的大逻辑。
(二)国家牵头设立集成电路投资基金
2014年9月24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截止至2016年,大基金已经决策投资43个项目覆盖芯片全产业链: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等各环节。
大基金的成立有以下两个作用:一方面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扶持企业,体现了国家对半导体行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视,同时在产业链投资中侧重于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产业基金的设立来撬动地方以及其他社会资本的介入,为半导体行业提供资金保障。
国家产业基金一期资金总额1387亿,带动地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的目标规模合计已经多达5000亿元。第二期有望在2018年推出,资金总额将接近2000亿。
中泰证券认为,科技红利红利拐点在2016年形成,未来五年,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领衔,将有接近万亿资金投入,而大基金近期产业布局加快,带来的线性变化超过5-10倍,行业拐点就如五年前的消费电子,将有一大批优质成长公司出现!
目前大基金进入前十大股东的上市公司如下:
(三)半导体第三次产业转移
海通证券将中国半导体进程分为三个阶段。从1990s~2014的半导体1.0,这个时间段中国半导体以原始积累为主,技术来源为外部引进,产业链尤以注重人力成本的封测发展最快。2014~2020s是半导体2.0,这个时间段半导体产业发展以资本驱动为特征,体现为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推动下,半导体产业链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尤其以半导体制造业发展最快,并拉动全行业发展。2030s~ 是半导体3.0,中国成为半导体产业强国,产业驱动模式从半导体1.0的人力成本驱动,2.0的资本驱动走向3.0的技术驱动,设计与设备等技术壁垒较高的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根据数据估计,在集成电路生产线投资中设备的投资占到总资本支出的80%左右。
目前,国际半导体制造市场增速放缓,而大陆半导体制造市场迅速崛起,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的设备投资将在2018年~2020年间达到新的高峰,预计的投资金额分别为108亿美元、110亿美元、172亿美元
(四)ai、汽车电子、物联网激发半导体产业的巨大需求
在以iphonex为风向标的新一代智能手机在功能升级下,芯片市场将会迎来巨大的需求。人工智能、ar/vr等产业所需的gpu,物联网、5g等产业需要的传感器芯片等都将为芯片市场带来的新增需求。
此外,苹果、华为等各巨头也在纷纷加码人工智能芯片。2017年9月,华为发布全球首款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今日(11月6日)下午,寒武纪在北京召开公司成立以来的首场发布会,发布了两款芯片“寒武纪mlu100”和“寒武纪mlu200”。
(五)半导体告别炒作阶段,龙头步入高速成长阶段
2017-2020年全球半导体第四次硅含量提升周期,数据是核心,ai、物联网、5g、智能驾驶等新应用爆发,将驱使全球存储器需求大爆发,第四次硅含量提升周期内,存储器芯片是推动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行业上行的主要抓手,增速超过其他品类,2017年将超过逻辑芯片成为第一大品类!而最具爆发性的公司应该在新需求形成闭环,比如龙头兆易创新由于新需求全闭环,连续环比大幅增长,进入高速成长阶段
哪些公司有望受益?
国内需求爆棚,国家大力支持,技术逐渐成熟,半导体国产进程正在加速,哪些企业有望在这场浪潮中长期受益?
长川科技:稀缺的测试设备龙头企业,目前公司已得到大基金注资。2016年研发投入占比高达20.16%。多个募投项目正在展开,将分别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与产能。在当前产能吃紧、市场需求强烈的背景下,公司潜力巨大,专长领域竞争优势明显。
景嘉微:国内gpu领域领军企业,也是a股极其稀缺的gpu标的,在军用领域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不超过13亿元,华芯投资有意向全权代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大基金)参与认购,湖南高新创投作为政府性投融资平台,有意参与认购。
上海新阳:公司参股的上海新昇是中国大陆唯一的300mm硅片在建生产商,正式片年底大规模量产,三期达产后(2022年)总产能60万片/月。根据上海新昇2018年一期达产15万片/月计算,目前12寸硅片100美元/片,一年的销售额大概就有12亿元,上海新阳目前持有上海新昇24.36%股权,有望给上海新阳带来3亿元收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