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烧钱的行业,可谓让投资者们又爱又恨,选择这“烫手的山芋”,就意味着无法在短期内看到可观的收益,却又不能对这庞大的市场撒手不管,只有硬着头皮送到各大交易所,算是功德圆满。
然而,在中国云服务发展的8年来,还没有哪家大型互联网云服务商实现敲钟的壮举,但这钟底下,却从来不乏喊口号的。
8月29日,在浪潮的inspur world 2018上,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对多家媒体透露了浪潮云的计划,孙丕恕表示:浪潮云已经开始第二轮融资,未来计划独立上市。
浪潮作为一家it企业,将其云服务装入其他上市公司并非难事,而之所以将浪潮云单独拆分,孙丕怒坦言,是“体现公司转型新型互联网企业的决心。公司现有的上市公司,传统it业务比较多,而“云”,则体现了浪潮不再是一个老it公司,而是一个新it公司。”
在有料君看来,孙丕怒的这一计划,应该是“下了不小的决心”。因为截至目前,上市公司中,还没有真正的互联网云服务商的身影,纵然是占据着国内近五成市场,实现了盈利的阿里云,其营收情况也归属在阿里巴巴云服务方面,且并没有短期内上市的计划。
今年年初,国家对云计算行业ipo放出了不小的利好,证监会发行部计划为云计算、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行业开辟ipo绿色通道。个别实力雄厚的“独角兽”企业符合相关规定,还能享受“即报即审”的政策优惠。
然而,这一意外之喜却未能对国内的主流云服务商构成足够的吸引力,在今年4月份科技部发布的164家独角兽中,8家入选的云服务商如今无一完成ipo,当然,这其中不有阿里云腾讯云这样不缺钱的富二代,但对于一些白手起家的厂商,目前公开表示计划于a股上市的也仅有华云数据一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早期一些已经上市的中小型云服务商(主要是saas厂商),也在今年纷纷逃离市场,据悉,2018年上半年,有数据可考的已有超过350家新三板企业摘牌。已经是2016年的近7倍。
相比之下,目前在重要市场上市的云服务商,也都不具备明显的互联网基因,比如光环新网,虽然其在国内运营的aws业务占据了其主要营收,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其仍然是一家idc厂商,而网宿科技,鹏博士目前仍然是以it服务为主。
为何云服务商不提上市?
正如前文所说,云计算目前还是一个持续烧钱的产业,而云服务商造富的能力却迟迟跟不上烧钱的速度。在本月多家互联网企业发布的最新一季财报中,云服务的营收都不同程度的有所缩减,在增速环比上,阿里云下降了10%,金山云下降了4%,腾讯云虽然增长仍然保持翻倍,但也是得益于其收购和战略投资以及黑石服务,实际增长或有出入。头部巨鳄尚且如此,二流厂商又如何好过?而这一变化的前提则是目前仅有阿里云一家互联网云服务商在盈利。
本来已是赔本赚吆喝,加上残酷的市场竞争以及“资本寒冬”,缺少了投资者们的推波助澜,云服务商也只能在股市外徘徊。
另外,云服务上暂缓上市计划也存在另一层考虑,据媒体透漏,考虑到公有云的长期投入特性,国内上市有对盈利等诸多要求,浪潮云不排除赴美上市的可能性。这种想法在一些主流服务商中颇具代表性,但想涌入美国市场,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毕竟在阿里,百度等美股老炮成熟后,美股新晋的国产互联网服务商整体表现一般。
一方面急需新的资本流入方式以维持运转,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市场对互联网云服务商的接受程度,作为为数不多宣称ipo的云服务商。浪潮云的ipo之旅,是这家it巨头试水互联网的考验,也有可能是云服务商们突破瓶颈的开端。
【关注我们,看最有料的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