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似乎每个生意人都在抱怨生意难做,就拿我家门口的一条街为例,短短半年,20多个商铺转了又转,新面孔也是换了又换,到今年正值生意渐入旺季的春季,竟然有些铺子干脆空了起来,连转让费也没有了,不禁感慨生意真的有那么难做吗?
电商挤压 消费者心态习惯转变
首先要想生意好,你得有顾客光顾。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实体店受到电商挤压,特别是服装店,母婴零售店、鞋店等等。大多数消费者会直接选择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购买,讲究一点的消费者可能会到实体店试穿一下,然后在网上购买同款。
究其原因,从消费者心理出发,无非是钱袋子说事,网上的便宜。再加上天猫双11、淘宝双12、苏宁418、京东618等各大“狂欢购物节”的兴起,“5折”、“买赠”字眼随处可见,让大家产生一种“便宜到不剁手不正常”的错觉。
成本利润失衡 经营压力陡增
不管店铺大小,实际操作过的朋友都知道当老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开店各方面的花费也要比想象中多很多。有一位曾经做餐饮店的老板这样对我讲过,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是房租、水电费、网络费、管理费、工人工资......但每天晚上一算账,发现辛辛苦苦忙一天,利润并不可观,甚至某天进货量大的话,利润直接是负数。
成本利润失衡是目前店铺转让倒闭最根本的原因。房租、税费不可压缩,生意好自然能够维护,但销量和利润一旦下降,这也将成为经营者不得不面临的巨大压力。
同质化竞争 创新转变是关键
有一个故事这样描述中国人和犹太人做生意的差别:
犹太人在一个地方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然后第二犹太人来了开了一个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就开了一个超市,这片就很繁华了。而中国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中国人肯定开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第四个恶性竞争大家都没得玩。
你不得不承认,大到公司小到商店,目前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举个例子,目前我居住的小区楼下有2个超市和一家蔬果店,这两个超市除了售卖食品、居家生活用品外,还经营着蔬菜、瓜果。这也就意味我们小区楼下有着三家蔬果店,但你若仔细观察,三家的生意都不是特别好。相反,生意火爆的是一家设在小区内,无实体店的外卖蔬果店,物美价廉且送货上门,也正是这点吸引了我们小区甚至附近数个小区的顾客。
生意难做的大环境固然存在,但创新经营,找准卖点,刨除各项成本开支,有赚头的生意仍然存在,就看你眼光关注在哪一点上了。
喜欢就点击关注【嗨住租房】哦,更多原创干货,和你一起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