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2017年到底是赚了50亿还是1.16亿?GAAP是什么鬼?

昨天(3月2日)晚,京东发布了2017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京东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623亿元(约合557亿美元),同比增长40.3%。营收大涨固然可喜可贺,但人们更关心的是京东的利润,毕竟京东已经连续12年亏损了,虽然亏损并不影响它到处“撒币”地进行布局,也不影响投资者对它成长性的信心,更不影响消费者从京东购买商品,但净利润是衡量一家企业价值的最关键指标,毕竟市场化的企业的职责就是赚钱。
但是,京东的利润数据让一般的吃瓜群众很迷茫,它是这样陈述的:京东首次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gaap)实现全年盈利,净利润为人民币1.168亿元(约合1800万美元),而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净利润为人民币50亿元(约合8亿美元)。
那到底京东2017年利润是1.168亿元,还是50亿元呢?这个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和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又是个什么鬼呢?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是指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会计师协会(apb)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意见书》和《公报》中所规定的会计准则、方法和程序的总和,主要用于规范美国本土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这些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并没有考虑美国境外公司因素,而美国股市是一个自由股票市场,全世界的企业只要符合条件就能在美国上市,而这些企业的主体并不在美国本土,如我们熟知的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公司都是在美国上市,但企业运营主体、管理层,以及市场客户都在中国本土。作为美国股票市场上市的企业,必须遵照当地证监会的要求定期发布财报,而且采用的口径必须基于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而这些企业的所在的国家的通用会计准则与美国的通用会计准则有所不同,因此就产生了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如果企业所属国是欧洲国家,对应的就是欧洲的准则,所属国是中国,对应的就是中国的准则。如中国的会计准则是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所制定的,有很多中国的特色,与美国的准则规定有很多不同之处。
具体到京东这次的财报,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之下盈利是1.168亿元人民币,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之下盈利则高达50亿元人民币,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的算法是把京东年中进行的股权激励算作成本,而中国则不算。
按这样来算的话,京东2017年股权激励的金额竟然高达48.832亿元人民币!怪不得最近传出消息,中国将积极引导海外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试想,如果京东是在国内a股上市的话,这近50亿的利润就完全留在了国内,这还只是京东,还有阿里巴巴、百度、网易等一大批具有强大赚钱能力的优质企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