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中国经济, 美国要从全球夺回“制造产业”!

曹德旺“跑了”?
最近,一则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在美国俄亥俄州投资6亿美元建厂的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引爆。有评论人士认为,曹德旺和李嘉诚都属于“跑路”的一类。
虽然这种言论有些过激,但中国制造的优势正在丧失已无可厚非。
曹德旺福耀集团董事长、被外界称为“玻璃大王”。2002年到2004年,曹德旺打赢了中国第一场针对美国反倾销的案例,而声名大噪。作为中国一名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和全国政协委员,他一定知道所谓“跑了”的影响,为何还要在美国投资呢?
曹德旺算了一笔经济账,中美经商成本一项一项对比,让人尴尬。“我买这个厂房花了1500万美元,改造用了1500万美元,当地政府通过各种渠道补贴我3000多万美元,所以我购买厂房基本上没花钱。”另外,“在美国,能源、电价是中国的一半,天然气只有中国的1/5,蓝领工资价格是中国的8倍,白领工资价格是中国的2倍多”。
他在美国俄亥俄的工场占地面积675亩里,生产汽车前挡玻璃、后挡玻璃、门窗玻璃等汽车配套玻璃,具备450万套配套产品和400万片配件产品的生产能力,雇佣当地工人2000多名。
显而易见,部分行业的美国生产制造成本已经低于中国制造。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企业连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成本可能都要高于美国了。2011年,某媒体曾报道,美国乔治亚州西部亚美尼迦小镇有一家一次性筷子加工厂。那里,每天有200万双一次性筷子从这里产出、装箱。经由日本贸易公司代理,这些产品被运往它们的目的地:中国。而包装箱上则醒目地写着:美国制造。
在惊讶之余,这家工厂的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缘由。他表示,该厂从韩国买回筷子机,通过改进机器,使原本需要3个人看一台机器的活儿精简到4个人看10台机器。即便美国工人工资比中国高出数倍,这项改进仍然能省去70%的人工费。
其次,乔治亚的木材成本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该州位于美国东南,木材资源丰富,尤其盛产适合做一次性筷子的杨树和胶皮糖香树。而中国木材稀缺,目前筷子工业依赖从俄罗斯进口来生产,但俄罗斯对木材出口征收重税。所以,尽管厂设在美国,筷子卖回中国照样可以赚钱。
这和曹德旺去美国投资是与曲同工的道理。
事实上,中国工厂转移美国的行动早已经发生。美国著名的户外运动品牌coleman2011年就宣布停止将其便携式冷藏箱外包给中国企业生产,转而在美国堪萨斯州建厂。环球企业家记者向该公司核实后发现,该公司生产回迁计划已于2011年6月启动。coleman公司表示,将工厂迁回美国是经过长期研究供应链条后作出的,回迁的目的是使生产更接近消费地,还可以削减库存负担。
此外,美国银行柜员机(atm)巨头ncr公司日前决定将部分atm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美国。福特汽车在与工会达成新的用工协议后宣布将在美国生产某些汽车零部件。
2015年,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的一份《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报告表示,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
报告认为,中国的制造业面临巨大压力,主要因为三个原因:一是工人薪资提高。从2004年的4.35美元时薪涨到2014年的12.47美元,涨幅达187%。二是汇率。2004年至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了35%;三是能源成本。据估计,从2004年到2014年,中国的工业用电成本分别上升了66%,天然气成本飙升了138%。此外,税负高,是国内制造业企业家抱怨比较多的。
遗憾的是,无论是一次性筷子在美国生产,还是中国工厂转移到美国,在前几年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现在,通过曹德旺投资美国的将中国制造面临的处境摆在公众的面前,并非坏事。
要知道,除了美国制造业正在想方设法引进更多的企业外,人工更便宜的东南亚也在争夺从中国转移的工厂。可以说,中国制造并没有太多值得炫耀的资本。相关各方该彻底做一次自我反省,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吧!
发售模式-光芒珍藏普洱茶
话说“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自古以来,饮茶备受人们所热爱,作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其具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不仅如此,对于热爱茶道的人来说更是千金难觅一盏好茶,也正是如此,在广东珠三角地区非常流行这样一句话:“存钱不如存茶”。
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呢?很简单,举个例子,在2000年的时候将10万元存入银行放到今天本息应该不会超过20万,而2000年10万元的普洱茶放到今天,只要仓储没有问题,现在的市价已经超过100万。毫不夸张,就在去年初普洱茶涨价之风再度袭来,催生不少不是以收藏为目的的投资者。现在有一部分收藏爱好者,在普洱茶价格较低时出手,大量采购高端普洱茶储存起来,平时自己不喝也不对外出售,而是实现资金保值增值作用。
所以在众多产品之中我们选择了茶,茶的风险是最低的。而且这个品牌的茶时间越久价值越高,不用担心时间长了会降价,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个产品的风险为零。其他的详细信息可以找上官老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