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王磊彬
4月16日,在2018两岸智能装备制造郑州论坛上,河南省工信委发布了《2017河南省智能制造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从现状、成就、机遇和挑战等多方面阐述了河南智能制造的整体情况。
根据《白皮书》内容,河南省对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的重点企业,按智能化改造项目软硬件投资的8%予以补助,最高不过超过1000万元。
【现状】
河南20余项智能制造项目进入“国家队”
现如今,世界制造业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白皮书》显示,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推动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打造智能化高端产品和装备,占据产业制高点。
作为正处于跨越发展难得“风口”和转型升级重要“关口”的河南制造业,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并积极参与国家项目。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开始,河南共有18个项目成功申报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其中标准类4项,新模式应用14项。
从2015年至今,河南共承担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项目6项,涵盖了机械、新能源汽车、家居、水泥、化肥、工程车辆等领域。
【案例】
搭上“智能”快车,企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0%以上
《白皮书》介绍,这几年,河南积极践行智能制造,结合国家重大专项,在数字化工厂、智能装备、远程运维服务、工业互联网应用等层面涌现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的智能制造典范。
比如说,河南森源重工的智慧物流管理平台、智慧环卫管理平台、纯电动车辆远程监控管理平台等三大应用管理平台,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当前,森源重工在工程车辆智能化改造、智能监控调度、安全监控预警、智能管理运营、移动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根据《白皮书》内容,依托第三方物流运营管理制度和智慧物流管理平台,森源重工业绩三年时间内实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0%以上,年收入10亿以上,成功开辟了一条工程机械行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此外,宇通客车的客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天瑞集团的水泥生产智能工厂、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的化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中国一拖集团的重型拖拉机智能制造等项目取得的效果都非常明显。
【政策】
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最高不超过1000万的补助
为发展智能制造,推动河南企业转型升级,河南省出台了大量扶持政策。例如:统筹省级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的重点企业,按其智能化改造项目软硬件投资的8%予以补助,最高不过超过1000万元;对百项“机器换人”示范项目,按照整机购置或租赁费给予不高于15%的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此外,河南省还扩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体培育基金规模,通过股权投资,设立子基金等方式,对实施重大工业智能化改造项目的企业,优先予以支持。探索实施服务券制度,对贯标企业给予支持。
在人才培育方面,围绕制造强省人才需求,创新人才政策措施,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大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公共实训基地等,完善智能制造人才服务体系,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力争到2020年,建成人力资源强省,形成人才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新局面。
(河南商报编辑 张曙辉 张雅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