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刘飞 摄
长城新媒体11月24日讯(记者刘飞 姚杰 张瑞雨)24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张强发布相关信息,并与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顾传学、省农业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公室主任、省畜牧站站长苗玉涛一同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会议由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方竹学主持,实录如下: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是:《河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解读。
大家都知道,我省是畜牧大省,畜禽养殖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不仅污染环境,也不利于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促进农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省政府印发了《河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农业厅副厅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张强同志介绍方案的出台背景和目的、主要内容、工作创新和进展情况,并与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顾传学同志,省农业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公室主任、省畜牧站站长苗玉涛同志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张副厅长进行发布。
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张强。记者 刘飞 摄
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张强
尊敬的各位媒体的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和省新闻办的统一部署,我就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做一介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冀政办字(2017)119号,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一、《工作方案》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中提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关系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意见》,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2017年6月,汪洋副总理出席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会议并讲话,对如何落实好国办《意见》,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进行了部署。对此项工作,许勤省长批示“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落实意见,力争在环保及循环经济上有新突破”。我省是畜牧大省,肉蛋奶产量分别为456万吨、388万吨、448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5位、第3位和第3位。但在保障肉蛋奶供给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全省规模养殖每年产生畜禽粪尿约1.08亿吨,畜禽粪污治理不好,不仅影响环境,也已经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我省制定《工作方案》,目的是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促进农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到2020年底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基本解决畜禽规模养殖污染,培育形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兴产业;二是全省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三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二、《工作方案》主要内容
《工作方案》共分4部分。
(一)总体要求。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梯次推进,逐县消号”原则。明确了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确定了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推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长效机制,力争在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上有新突破。
(二)落实环境保护制度。通过5项措施落实养殖环境保护具体任务和各方职责。一是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各地于2017年底前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由本级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要与本地畜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畜牧养殖生产布局,明确粪污防治目标,确定重点治理区域,细化污染防治措施。二是落实环境评价制度。指导督促新建或改扩建养殖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实行环评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或登记表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主动公开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对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畜禽规模养殖场,环保部门依法予以处罚。三是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禽养殖粪污治理负总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依法明确部门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日常监管。统筹畜产品供给和畜禽粪污治理,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2017年底前,各市县要制定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计划。四是落实部门监管责任。环保、农业等部门要依法履责,加强监督管理、指导和服务。落实规模养殖场备案制度,建立污染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场分类管理,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对不运行处理设施,偷排、漏排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依法处理。对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检查验收,实施消号制度和定期复核制度。五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明确畜禽规模养殖场是养殖废弃物防治的主体,要建立畜禽粪污治理档案,建设粪污收集、贮存、处理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或委托第三方进行粪污处理。畜禽粪污贮存设施要做到防雨、防渗、防溢,确保污染物不外排。鼓励建设干湿分离,雨水明沟排放、污水暗沟输送的雨污分流收集设施和粪便输运系统。通过直联直报系统上报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废弃物产生、排放和综合利用等情况。
(三)构建资源化利用新机制。通过6项措施,创设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制,解决循环利用和出口问题。一是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优化畜牧业养殖布局,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支持规模养殖场圈舍标准化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畜禽品种改良进程,落实畜禽疫病防控措施,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推广清洁养殖工艺和实用技术。畜牧大县要科学编制种养循环发展规划,实行以地定畜,精准规划。二是开展环境承载能力评估。建设省级畜禽养殖污染监测评估中心,开展畜禽养殖环境承载能力评估,根据畜禽粪肥供给量与农田负荷量,合理确定养殖规模,探索建立畜禽养殖污染评估机制。对畜禽养殖规模超过土地承载能力的县,提出承载能力预警,限期调减养殖总量,实现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三是推进肥料化利用。落实肥料登记管理制度,强化商品有机肥原料和质量的监管与认证。支持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和有机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工生产有机肥;支持中小型畜禽养殖场采取堆沤发酵方式就近就地还田。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开展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支持在田间地头配套建设管网和储粪(液)池等方式,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促进能源化利用。支持大型畜禽养殖场建设池容1000立方米以上沼气工程,盘活现有闲置大型沼气和生物天然气设施,支持建设沼气配套管网入户工程,加快农村“煤改气”和清洁能源利用。开展沼肥加工、田间配送,用于粮食、蔬菜、林果、花卉等农业生产。五是开展养殖密集区治理。在畜禽养殖密集区推行“养治分离、专业生产、市场运作”的第三方治理模式,实施畜牧大县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创建畜牧业发展绿色示范县,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畜禽养殖环境治理领域,建立粪便污水分户贮存、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治污合力。六是建立生态循环体系。构建大中小“三个循环”。引导畜禽规模养殖场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合同订单等形式配套种植用地,就近就地消纳畜禽养殖粪污,构建种养结合主体双向小循环。通过农牧对接、沼气利用、水肥一体化、智能化设施等建设,构建产业融合、种养平衡、农牧结合的区域多向中循环。以县域为单位,统筹农牧产业、沼气工程建设、有机肥加工、农牧业废弃物收集加工、休闲农业、美丽乡村等配套服务措施,构建县域生态农牧业立体大循环。
(四)保障措施。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省级支撑能力建设,支持规模养殖场、第三方处理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利用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资金,支持建设大型能源化利用工程。利用国家种养结合一体化绿色示范县建设等资金,支持种养结合整县推进。利用环境保护资金,对畜禽规模养殖粪污污染治理给予扶持。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投资基金,创新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二是加强政策支持。落实以畜禽养殖粪污为主要原料的沼气工程、有机肥厂、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用地政策。提高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有机肥生产积造设施用地占比及规模上限。利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粪污收、储、运及有机肥加工使用等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实行敞开补贴。将畜禽养殖场内养殖相关活动用电纳入农业用电范围。降低单机发电功率门槛,符合并网技术标准的沼气发电多余电量应全额收购。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生物天然气享受无歧视进入城镇天然气管网和加气站待遇。对符合法定减免税条件的粪污综合利用企业按规定给予税收优惠,落实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支持生物天然气和沼气工程开展碳交易项目。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服务。开展畜禽粪污治理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研发,研究养殖场源头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安全、高效、环保型饲料产品及肥料产品,加强微生物发酵、污水深度处理安全回用及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研究。支持现有大中型沼气工程进行技术改造,推行沼气低温低浓度高效制取、粪肥综合养分管理、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推广气热电肥联产联供资源化利用等六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加强对养殖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四是严格绩效考核。将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纳入市、县级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逐级考核。各级政府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任务完成好的市、县(市、区)通报表扬及政策奖励,对完成任务较差的通报批评并进行行政问责。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与各级新闻媒体的沟通,强化对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宣传各地畜禽粪污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增强从业人员治污的责任感紧迫感。曝光一批违法排污的典型案例,加大对违法排污者处罚力度,形成治污的良好氛围。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方案要求,按照职责分工,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制定和完善具体政策措施。省农业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和跟踪评估,并向省政府报告。
《工作方案》附有“年度重点任务和工作清单”,细化了分年度任务和责任单位,便于各部门挂单作战,切实抓好落实。
三、工作创新
我省《工作方案》在落实和细化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有七方面创新工作。一是思路创新。在发展理念上,从重产业发展向统筹畜产品供给和环境系统治理转变;在责任主体上,从以养殖场自发处理为主,向既抓养殖场守法、落实环保制度,又抓落实地方政府和部门责任转变;在工作目标上,从主抓禁养,向禁养、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和资源化利用并重转变,培育一个新产业,力争将废弃物由污染源变为可利用的资源,变为抢夺的资源;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从以自上而下为主,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转变。二是开展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目的是根据土地承载能力,科学调整养殖总量和养殖布局,我省2016年已开展了试点工作,2020年全省所有县要完成评估。三是推进肥料化利用。肥料化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最主要的渠道,《工作方案》明确了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和有机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加工生产有机肥为主,中小型畜禽养殖场以堆沤发酵就近还田为主,同时支持在田间地头管网配套。四是促进能源化利用。能源化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主要通过畜禽粪污沼气工程产气后生产天然气或发电,鉴于中小沼气工程运行存在较多问题,《工作方案》提出支持建设池容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沼气工程,通过技术改造盘活现有闲置大型沼气和生物天然气设施。五是推行养殖密集区治理。养殖密集区治理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一项难点,由于涉及区域治理,应采取政府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