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盛电极糊样品的刚玉坩埚置于硅碳棒电炉内,以每小时100℃的速度升温,用电桥通过予先理入电极糊中的一对金属极板测出相应温度下的电极糊电阻值,经过计算并用事先以0.1n的氯化钾标准溶液标定的容器系数修正后,就可得到该温度下电极糊的比电阻值。不仅在数据方面表现良好,电极糊的用途在市场份额上也是逐步拓进,让更多的人受益。
通过这一试验,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问题:
1.过去虽然知道电极糊烧成之前导电能力较差,但仍习惯于将电极糊看成导体。根据测定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400℃以前的电极糊基本上是绝缘体,以标准糊和特种糊为例,其低温下的比电阻数值很大,在电炉的工作条件下是不可能有电流通过的。
为证实这个问题,我们曾用直径100、长300的塑料管装入不同粒度的电极糊,两端接上电源,用调压器控制电压值,以线路内通过25毫安电流为准,记录其电压。
根据粒度的不同,直径100 、长300的电极糊柱需140~260伏的电压才能开始有电流通过,足见其导电性之差了。
从特种糊和标准糊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是在500℃以前特种糊具有较低的比电阻值,而500℃以后则逐渐趋向一致了。标准糊特种糊焙烧过程的比电阻变化例于下表。由此可见,密闭糊在低温下明显的优于标准糊。因此坩埚较小,每次焙烧的电极糊样也少(1100克),所以特种糊热传导速度快,自烧结能力强的特点,在小型试验中不易表现出来。但考虑到特种糊配方中大多采用了传热较好的石墨化焦,烧结过程中其导热性肯定比标准糊好,所以在电炉生产的条件下使用特种糊的优越性将比小型试验表现的更为突出。某教授曾介绍过这样的经验:即当电极的烧结速度低于电极的消耗速度时,电极越烧结不好,消耗也越快,则电极处于危险状态。这时如果将少量石墨碎块掺到电极糊中,就可以大大加快电极的烧结速度,使电极的消耗减慢,工作状态即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