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口模拟UART串口通信

为了让大家充分理解uart串口通信的原理,我们先用p3.0和p3.1这两个当做io口来进行模拟实际串口通信的过程,原理搞懂后,我们再使用寄存器配置实现串口通信过程。
对于uart串口波特率,常用的值是300、600、1200、2400、4800、9600、14400、19200、28800、38400、57600、115200、128000、256000等速率。io口模拟uart串行通信程序是一个简单的演示程序,我们使用串口调试助手下发一个数据,数据加1后,再自动返回。串口调试助手,在我们进行全板子测试视频的时候,大家已经见过,这里我们直接使用stc-isp软件自带的串口调试助手,先把串口调试助手使用给大家说一下,如图1所示。第一步要选择串口助手菜单,第二步选择十六进制显示,第三步选择十六进制发送,第四步选择com口,这个com口要和自己电脑设备管理器里的那个com口一致,波特率是我们程序设定好的选择,我们程序中让一个数据位持续时间是1/9600秒,那这个地方选择波特率就是选9600,校验位选n,数据位8,停止位1。
图1串口调试助手示意图
串口调试助手的实质就是我们利用电脑上的uart通信接口,通过这个uart接口发送数据给我们的单片机,也可以把我们的单片机发送的数据接收到这个调试助手界面上。
因为初次接触通信方面的技术,所以我对这个程序进行一下解释,大家可以边看我的解释边看程序,把底层原理先彻底弄懂。
变量定义部分就不用说了,直接看main主函数。首先是对通信的波特率的设定,在这里我们配置的波特率是9600,那么串口调试助手也得是9600。配置波特率的时候,我们用的是定时器0的模式2。模式2中,不再是th0代表高8位,tl0代表低8位了,而只有tl0在进行计数了。当tl0溢出后,不仅仅会让tf0变1,而且还会将th0中的内容重新自动装到tl0中。这样有一个好处,我们可以把我们想要的定时器初值提前存在th0中,当tl0溢出后,th0自动把初值就重新送入tl0了,全自动的,不需要程序上再给tl0重新赋值了,配置方式很简单,大家可以自己看下程序并且计算一下初值。
波特率设置好以后,打开中断,然后等待接收串口调试助手下发的数据。接收数据的时候,首先要进行低电平检测while(pin_rxd),若没有低电平则说明没有数据,一旦检测到低电平,就进入启动接收函数startrxd()。接收函数最开始启动半个波特率周期,初学可能这里不是很明白。大家回头看一下我们的图11-2里边的串口数据示意图,信号在数据位电平变化的时候去读,因为时序上的误差以及信号稳定性的问题很容易读错数据,所以我们希望在信号最稳定的时候去读数据。除了信号变化的那个沿的位置外,其他位置都很稳定,那么我们现在就约定在信号中间位置去读取电平状态,这样能够保证我们信号读的是对的。
一旦读到了起始信号,我们就把当前状态设定成接受状态,并且打开定时器中断,第一次是半个周期进入中断后,对起始位进行二次判断一下,确认一下起始位是低电平,而不是一个干扰信号。以后每经过9600分之一秒进入一次中断,并且把这个引脚的状态读到rxdbuf里边。等待接收完毕之后,我们再把这个rxdbuf加1,再通过txd引脚发送出去,同样需要先发一位起始位,然后发8个数据位,再发结束位,发送完毕后,程序运行到while(pin_rxd),等待第二轮信号接收的开始。
#include<reg52.h>
sbitpin_rxd=p3^0;//接收引脚定义
sbitpin_txd=p3^1;//发送引脚定义
bitrxdortxd=0;//指示当前状态为接收还是发送
bitrxdend=0;//接收结束标志
bittxdend=0;//发送结束标志
unsignedcharrxdbuf=0;//接收缓冲器
unsignedchartxdbuf=0;//发送缓冲器
voidconfiguart(unsignedintbaud);
voidstarttxd(unsignedchardat);
voidstartrxd();
voidmain()
{
configuart(9600);//配置波特率为9600
ea=1;//开总中断
while(1)
{
while(pin_rxd);//等待接收引脚出现低电平,即起始位
startrxd();//启动接收
while(!rxdend);//等待接收完成
starttxd(rxdbuf+1);//接收到的数据+1后,发送回去
while(!txdend);//等待发送完成
}
}
voidconfiguart(unsignedintbaud)//串口配置函数,baud为波特率
{
tmod&=0xf0;//清零t0的控制位
tmod|=0x02;//配置t0为模式2
th0=256-(11059200/12)/baud;//计算t0重载值
}
voidstartrxd()//启动串行接收
{
tl0=256-((256-th0)>>1);//接收启动时的t0定时为半个波特率周期
et0=1;//使能t0中断
tr0=1;//启动t0
rxdend=0;//清零接收结束标志
rxdortxd=0;//设置当前状态为接收
}
voidstarttxd(unsignedchardat)//启动串行发送,dat为待发送字节数据
{
txdbuf=dat;//待发送数据保存到发送缓冲器
tl0=th0;//t0计数初值为重载值
et0=1;//使能t0中断
tr0=1;//启动t0
pin_txd=0;//发送起始位
txdend=0;//清零发送结束标志
rxdortxd=1;//设置当前状态为发送
}
voidinterrupttimer0()interrupt1//t0中断服务函数,处理串行发送和接收
{
staticunsignedcharcnt=0;//bit计数器,记录当前正在处理的位
if(rxdortxd)//串行发送处理
{
cnt++;
if(cnt<=8)//低位在先依次发送8bit数据位
{
pin_txd=txdbuf&0x01;
txdbuf>>=1;
}
elseif(cnt==9)//发送停止位
{
pin_txd=1;
}
else//发送结束
{
cnt=0;//复位bit计数器
tr0=0;//关闭t0
txdend=1;//置发送结束标志
}
}
else//串行接收处理
{
if(cnt==0)//处理起始位
{
if(!pin_rxd)//起始位为0时,清零接收缓冲器,准备接收数据位
{
rxdbuf=0;
cnt++;
}
else//起始位不为0时,中止接收
{
tr0=0;//关闭t0
}
}
elseif(cnt<=8)//处理8位数据位
{
rxdbuf>>=1;//低位在先,所以将之前接收的位向右移
if(pin_rxd)//接收脚为1时,缓冲器最高位置1;为0时不处理即仍保持移位后的0
{
rxdbuf|=0x80;
}
cnt++;
}
else//停止位处理
{
cnt=0;//复位bit计数器
tr0=0;//关闭t0
if(pin_rxd)//停止位为1时,方能认为数据有效
{
rxdend=1;//置接收结束标志
}
}
}
}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的程序,也慢慢感受到了,程序的延时部分已经不再使用简单的delay来完成了,我们要通过我们的程序编写积累,慢慢提高自己灵活运用定时器的能力。一个小小的定时器,可以帮我们完成很多很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