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云南茶产业四大时期看南糯山

云南茶产业的发展大致历经了四个时期即:1、濮人种茶时期;2、孔明兴茶时期;3、南诏银生茶时期;4、明清普洱茶时期。南糯山作为云南最古老、最顶尖的茶山之一,毫无例外也是一步一步的趟过名为岁月长河来到我们面前的,下面笔者便逐一介绍。
1、濮人种茶时期——商周
南糯山最早什么时候开始种茶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唐代南昭时期,布朗族的先民还在此种茶;后来布朗族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山被哈尼族的支系爱伲人继承;根据当地爱伲人的父子连名制可推算出他们已经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大约已经历1100多年的时间。
2、孔明兴茶时期——三国
南糯山作为云南古六大茶山之一,又被称为孔明山,顾名思义孔明山就是来源于三国时期。传说当年诸葛亮南征,路过南糯山时,士兵水土不服,生了眼病,诸葛亮将手杖插地化为茶树,士兵摘叶煮水,饮之病愈,南糯山便是因此得名孔明山。
传说的真实性已难考证,再者孔明兴茶是说诸葛亮大规模深入治理南中,导致巴蜀的汉文化大量传播到云南,其中也包括四川先进的茶种与种植技术的引入,使得来自巴蜀先进的茶叶种植文明,与云南古老的濮人种茶传统相交汇,大幅度提升了云南茶叶种植水平,让云南茶产业走出濮人种茶的蒙昧时期,而非是诸葛亮亲自教云南原住民种茶。
孔明实施“南抚夷越”政策,深入治理南中,派使者深入云南安抚各少数民族,并向他们传授农耕、饲养、医药、制作等技术,这些都是有史料可考据的,南糯山布朗族的先人就是这一时期政策的受益者。南糯山先民为了感谢诸葛亮对云南的治理,因此把诸葛亮尊为“茶祖”,当成茶神来祭祀,每年春茶开采,周围的少数民族都会聚集在南糯山上,举行祭祀茶祖仪式,以示对孔明的尊敬,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茶树安康,延续至今。
3、南诏银生茶时期——唐朝
孔明实施“南抚夷越”政策、开发南中是南诏银生茶产生的催化剂。这一时期南糯山消化了孔明兴茶所传入云南的茶叶种植技术与文化,种茶、制茶技术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明清普洱茶时期——明清
明朝时期云南茶才正式更名为普洱茶。清朝普洱茶跃入龙门成为宫廷贡茶,这一时期是普洱茶最为光彩鼎盛的时代,作为古六大茶山的南糯也一时身价百倍。
由商周的濮人到如今的爱伲人,南糯山却依旧是那座南糯山,他见证了殷商周武,目睹了诸葛孔明,看过繁华盛唐,走过屈辱晚清,万亩古茶园中那一棵棵古树、一片片茶叶无不积蓄着属于历史的厚重,一杯南糯古树茶中的绵远韵味,正如那逝去的历史一般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