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改心拉祜人的第三次大起义再次震惊缅宁和省城,缅宁的清军不知该如何行动,这时缅宁团练彭锟自告奋勇率兵出征上改心,彭锟这已是第二次进上改心围剿拉祜族起义军。彭锟是缅宁人,对上改心和整个勐勐的情况非常熟悉,彭锟分路出兵,又买通下改心的拉祜族头人,使上改心失去援兵,彭锟很快就击溃上改心的起义军,将誓不投降的起义军首领张朝文、罗扎布及几十个起义军骨干杀害,将逃脱的另一个起义军主要首领李三民追至缅甸境内,上改心对勐勐进行全面改土归流的策划人、执行人——彭锟一带拉祜人的第三次起义再被彭锟剿灭,这是1903年4月的事。
彭锟平息了拉祜族的第三次起义后,云贵总督任命彭锟为驻防勐勐的管带官,彭锟带兵驻扎在了勐勐的四排山那赛营盘,这里离耿马、沧源、澜沧都很近,驻扎在营盘可扼控四地。彭锟驻扎营盘后随即就上书云贵总督对勐勐进行全面的改土归流。彭锟已看出勐勐傣族土司政权的腐败、没落无能,勐勐傣族土司在山区各个民族中已无威信,失去号召力、凝聚力,已无能力再统治其他民族。要使拉祜族、佤族不再起义,只有进行改土归流,进一步削弱傣族土司的权力。在彭锟的策划下,勐勐故地一分为三,今勐库全境和邦木、邦协、营盘从勐勐土司的辖地中划出来,在营盘设立四排山巡检负责管理勐库、邦木、邦协的事。上改心仍隶属镇边厅,勐勐土司所在的勐勐坝子的傣族寨仍由傣族土司管辖,但彭锟又在勐勐坝子设屯门驻兵,这样一划分,勐库全境和西半山、东半山、四排山全由彭锟亲自管辖,勐勐傣族土司再一次失地,能管的地盘仅剩勐勐坝子那几个傣族村寨了,统治勐勐地达400多年的罕氏傣族土司自此走下政治舞台,再也没有向清政府上奏文的权力。
1904年以后双江进入了另一个历史阶段,彭锟驻扎双江,社会形势平稳下来,彭锟开始推行一系列安抚夷民发展经济的措施,从《双江县志》和其他双江县文史资料中可以找到很多这方面的信息。彭锟彭锟在营盘发展的茶园长大,比那些从长江中下游、黄河流域、辽河流域来的流官们更懂边疆民情,他清楚拉祜族、佤族不断起义的原因,他懂得朝廷利益、地区利益、民族利益都要兼顾。
上改心第三次起义平息后,彭锟马上下令招抚迁逃夷民,让迁逃夷民回寨安居,发给夷民盐巴、粮种、茶籽,劝导夷民恢复生产,打击汉人放高利贷,推行开街市促交易,号召山区夷民多开荒地、多种茶,至今双江山区不少村寨还在流传彭大人发盐巴、发茶籽的故事。邦丙岔箐人去四排山引过茶籽,大文梁子寨拉祜头人李发科也去邦木引过茶籽。如果说1904年以前对双江茶业最有贡献的推动者、倡导者、领导者是罕廷发,那么1904年至1950年双江茶业最大的推动者、倡导者、最有贡献的人应是彭锟。彭锟摄政双江二十年后双江就成为云南声名很高的产茶大县。1930年前后勐库茶已能和易武茶、佛海茶比肩同价,这其中彭锟有很大贡献。有史料可查,彭锟执掌双江时从1908年至1923年先后有顺宁、缅宁、镇康、云县、保山、腾冲的官方和绅民到勐库引过茶种。勐库在民国初期成为云南最大的茶籽引种地,勐库茶在民国初年享誉省内外,彭锟功不可没。
彭锟对双江茶业有影响,彭锟对双江清末民初这段历史也有很大影响。
彭锟长期生活在边疆,熟知当地的社会状况。彭锟深感部落民族只知服从其卡些和酋长,不知国家、政府、政令、法规为何物,要使他们识大局顾大体,必须办教育开其心智、教其文明,使其明理懂法。彭锟驻扎四排山营盘后不久,就开始在各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寨子开办蒙童小学、土民小学,普及汉文化教育,开启民智,陶养顺民性情。
大山阻隔着的勐勐坝子
在彭锟武压文治、恩威并施的策举下,勐勐改土归流成功,闹了100多年起义的拉祜族和佤族,服其威,感其德,誓不再叛。这其后,双江40多年无战事。没有了战乱,经济发展才有好环境。彭锟掌控双江时,忙糯、大文、邦丙、岔箐等百年战区开始重新种茶。上改心很快就成为勐勐故地新的大茶区,勐库老茶区又迁进大量汉人,东半山、西半山又新建茶园几千亩,彭锟时代所种的茶园,今天在双江县各个老寨子都能看到,按临沧人彭桂萼1935年写的文章来分析,1930年双江至少已有茶园2万亩。双江在1904年改土归流以后茶叶发展情况已有不少资料可考。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图书馆和临沧县县志有资料记载:1912年缅宁厅属勐勐年产茶5000余担。1918年至1921年,彭锟的二儿子彭肇纪在昆明开中和茶庄专销勐库茶。1924年出版的《云南省农业概况》一书中上改心忙糯的白尖茶、班中茶已榜上有名。1936年彭桂萼在《双江一瞥》书中写到双江年产茶已达10000担以上。从目前能查到的档案资料可证实,改土归流后,彭锟掌控双江时推行的大力发展茶叶政策到1936年已见了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