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电磁干扰有3个必要条件:干扰源、传输介质、敏感设备,emc设计的目的就是破坏这3个条件中的一个。针对于此,主要采取的方法有:电路措施、emi滤波、屏蔽、印制电路板抗干扰设计等。
1 降低开关损耗和开关噪声的软开关技术
软开关是在硬开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谐振技术或利用控制技术实现的在零电压/电流状态下的先进开关技术。
软开关的实现方法是:在原电路中增加小电感、电容等谐振元件,在开关过程前后引入谐振,消除电压、电流的重叠。图2给出了一种使用软开关技术的基本开关单元。
图2 降压斩波器中的基本开关单元
2 减小干扰源干扰能量的缓冲电路
在开关控制电源的输入部分加入缓冲电路(见图3),其由线性阻抗稳定网络组成,用于消除电力线干扰、电快速瞬变、电涌、电压高低变化和电力线谐波等潜在的干扰。缓冲电路器件参数为d1为mur460,r1=500ω,c=6nf,l=36mh,r=150ω。
图3 缓冲电路
3 切断干扰噪声传播路径的emi滤波
在开关电源输入和输出电路中加装emi滤波器,是抑制传导发射的一个很有效方法。其参数主要有:放电电阻、插入损耗、cx电容、cy电容和电感值。其中,插入损耗是滤波器性能的一个关键参数。在考虑机械性能、环境、成本等前提下,应该尽量使插入损耗大一些。用共模、差模干扰的测量结果与标准限值,加上适当的裕量可得到滤波器的插入损耗il。
ilcm(db)=vcm(db)-vlimt(db)-3(db)+m(db) (1)
ildm(db)=vdm(db)-vlimt(db)-3(db)+m(db) (2)
式中,3db表示在分离共模、差模传导干扰的测试过程中测试结果比实际值大3db;m(db)表示设计裕量,一般取6db;vlimit(db)为相关标准如cispr,fcc等规定的传导干扰限值。
图4是220v/50hz交流输入的开关电源交流侧emi滤波器的电路。cy=3300pf,l1、l2=0.7mh,它们构成共模滤波电路,抑制0.5~30mhz的共模干扰信号。cx=0.1μf,l3、l4=200~500μh,采用金属粉压磁芯,与l1/l2、cx构成l-n端口间低通滤波器,用于抑制电源线上存在的0.15~ 0.5mhz差模干扰信号。r用于消除可能在滤波器中出现的静电积累。
图4 开关电源交流侧emi滤波器电路
图5是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出侧滤波电路,它由共模扼流圈l1、l2,扼流圈l3和电容c1、c2组成。为了防止磁芯在较大的磁场强度下饱和而使扼流圈失去作用,磁芯必须采用高频特性好且饱和磁场强度大的恒μ磁芯。
图5 支流侧滤波电路
4 用屏蔽来抑制辐射及感应干扰
开关电源干扰频谱集中在30mhz以下的频段,直径r<λ/2π,主要是近场性质的电磁场,且属低阻抗场。可用导电良好的材料对电场屏蔽,而用导磁率高的材料对磁场屏蔽。此外,还要对变压器、电感器、功率器件等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屏蔽外壳上的通风孔最好为圆形,在满足通风的条件下,孔的数量可以多,每个孔的尺寸要尽可能小。接缝处要焊接,以保证电磁的连续性。屏蔽外壳的引入、引出线处要采取滤波措施。对于电场屏蔽,屏蔽外壳一定要接地。对于磁场屏蔽,屏蔽外壳不需接地。
5 合理的pcb布局及布线
敏感线路主要是指控制电路和直接与干扰测量设备相连的线路。要降低干扰水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大干扰源与敏感线路的间距。但由于受电源尺寸的限制,单纯的增大间距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更为合理的方法是根据干扰电场的分布情况将敏感线路放在干扰较弱的地方。pcb抗干扰布局设计流程如图6所示。
图6 pcb抗干扰布局设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