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创业者的自我修养
第二节 百无一用是书生《杂感》 清 黄景仁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人人都会说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这句话的出处却未必知道。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一个20来岁的年轻小伙子整天忧愁苦闷,无尽的感叹人生凄苦、世态炎凉。确实他自己命途多舛,终其一生都在怀才不遇。黄景仁四岁就成了孤儿,想想都知道小伙子怎么样都不可能有多么快乐的童年。从小到大都在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一生穷困潦倒。好不容易授了县丞之职,还没有等到补官就贫病交加客死他乡,年仅35岁。
黄景仁35年简短的人生交代在了“康乾盛世”的尾巴上,一生的愁苦、一生的怀才不遇终究还是埋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始终不曾有一丁点的回响。“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传世也只是因为在漫长的清政府统治期间汉族书生仕途艰辛、再加上经济文化在乾隆朝末期稳步下滑不曾提振。感同身受的江南才子无不哀叹书生无用。
黄景仁比起“爱新觉罗·牛皮癣”一生作诗四万首几乎无有流传就强多了。您要问谁是“爱新觉罗·牛皮癣”?那就是“千古一帝”康熙爷的孙子、清朝最饱受质疑的皇帝雍正四爷的亲儿子——爱新觉罗·弘历
咱们的弘历少爷可以算是大清国最有名的皇帝、各大影视剧的戏剧描述也让世人认识了这位太平盛世一代君主风流好色、热爱旅游的网红宝宝属性。但是在考古界、书画收藏界弘历宝宝就是个坏小子了。
《全唐诗》收录2200多位诗人的作品也才48600多首,弘历少爷一生作诗产量几乎抵得上唐代所有有名诗人的总合,《全唐诗》收录的李白、杜甫、李商隐、王维、白居易、李商隐乃至初唐四杰的王勃、骆宾王等人的诗作无不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本里烁烁放光——这样看来弘历少爷对于量变引起质变存在一定的误解!最为可恨的是一众名画、瓷器凡是弘历少爷看上的都无一幸免必然盖满章、落满款、提满跋,瓷器写不上去怎么办?不叫事!内务府给我号上去!唯一得以幸免的《富春山居图》还是因为真迹被弘历少爷当成赝品... ...
各位创业者,敲黑板!注意啦... ...听故事别听得忘记了咱是干啥的——量变引起质变一定是基于原则与尺度的把握,不管你工作有多么努力如果没有完善合理的商业模式创业失败就是一种必然。
好啦,继续讲故事... ...
弘历少爷的诗作不值一提,纯粹只是游园赏花、批阅奏章一时兴起忧国忧民的打油诗。但是如此俗不可耐的皇帝,居然主导编纂《四库全书》倒也是有些远见卓识。
影视剧里乾隆爷的故事多了,网上扒拉黑幕的也就多了;现如今谁都会批判两句乾隆爷的诗作如何滴low、乾隆爷如何滴毁坏文物艺术臻品、乾隆爷如何滴农家乐审美。但是诸位可曾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代帝王自小接受顶级满汉蒙三族文化教育,他就真的一点都不会作诗吗?钱钟书先生评价弘历少爷的诗作就是打油诗强行嫁接“之乎者也”凑齐诗歌的格式。
知识点又来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诗写得再美也是文人看的,百姓看不懂还是只知道李煜是个亡国之君;在乾隆看来,打油诗才是自己歌功颂德的最佳传播方式——多学习一下弘历少爷的宣传策略,提醒咱们的创业者一定要懂得将自己的优势、能力、产品卖点提炼简化到让你的消费者看得懂,谨记!谨记!谁买单谁就有发言权!
乾隆爷动不动就下江南,巡视民情、检阅地方江河水利、游山玩水吃吃喝喝顺便泡个小妞。泡妞的事情咱抛开不谈,三宫六院三千佳丽那都跟咱没关系,现在都一夫一妻制了。这里作为本人掰扯乾隆爷“文治”的最后一点,就聊点经济学问题。
乾隆爷修建圆明园、下江南巡视都是需要耗费大量金钱的。为什么后世有很多批评的声音呢?
如果用知乎的标准提问方式就是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用眼睛看啊!
提问一定要有切入点,泛泛而谈等于扯淡!为啥现在的人都喜欢提一些大而泛的问题呢?首先是不会提问,不知道问什么!因为本身自己也没有多少墨水;其次,因为没有文化所以寄希望于提问的时候显得自己有文化;第三,电视上的绝大多数记者都是这么提问的。
康熙朝肃清了国内诸多的反叛势力、威胁因素,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也将满清的老巢安全问题把持住了,雍正在位13年为了祛除外界对其皇权合法性的质疑,一度隐忍励精图治,为乾隆朝的辉煌缔造了基础条件。因为有储蓄有资本所以乾隆才可以修建圆明园、下江南玩耍泡妞啊。
为啥后世又要对其行为批评呢?因为乾隆朝末期由盛转衰,很多人将其归因于乾隆的挥霍无度。这一点一定要认识清楚,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贸易会使整个经济变得更好,乾隆因为先人创造的优渥条件、沉迷于***上国的盛世美颜里不能自拔,其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的拉开了与西方的工业文明的差距。单纯的依靠修建大型土木工程、水利设施乃至一把手带头公款消费其拉动内需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弘历少爷将国库里的钱拿出来修建圆明园,这里面就会产生很多相关的建筑、制造、手工艺的工作岗位需求,同时相应的文化、艺术、制造的水平也会因为国家推动也快速发展。下江南的道理也是一致的,乾隆爷到那里钱就到了那里,一个封闭的市场资源有限、货币也是有限的,突然一大笔钱进来要买这个买那个,必然在短时间内会促进整个市场的快速流转,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玩意会引起通货膨胀呀!
经济社会的发展来源于生产力的提升!
乾隆爷的闭关锁国政策彻底断绝了西方工业文明的进入,全靠拉动内需只能引起通货膨胀。这也就是为什么自乾隆朝之后大清国力一直直线下滑。
那又有朋友要说了,乾隆的“武功”也是可圈可点的,平定准葛尔、灭了大小和卓。大小和卓这样的没有背景没有势力的小妖怪一棒子就拍死了,准葛尔到有些说头。康熙朝葛尔丹叛乱其背后的支持者就是沙皇俄国,康熙灭了葛尔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平定准葛尔就从根上断了沙皇俄国通过扶持地方武装扰乱***上国从中牟利的想法,当弘历少爷再次面对准葛尔的叛乱时,其实力本身就是鸡蛋碰石头。
从乾隆说回到黄景仁,就是咱要讲的创业的问题了。
黄景仁一穷二白、没爹没娘并且还没有一个叫得响名号的师父,即便是李鸿章搭上曾国藩的顺风车也得李鸿章的父亲与曾国藩搭得上关系啊。乾隆就不同了有着爷爷开创的大型集团公司,有爸爸为他潜心营造的良好二次创业的环境,为啥又由盛转衰呢?这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乾隆的父亲雍正的上位一直是清史迷案,其中有一个版本在这里值得一提:康熙儿孙众多,废立太子之后多年一直未曾立储,四爷胤禛将自己府邸种满牡丹邀请父亲家中赏花,康熙龙颜大悦之际在花园之中正好碰见自己的孙子弘历甚是欢喜,带回宫中抚养。相传康熙因为喜欢孙子才传位四爷胤禛。
传闻的真实性暂且不论,雍正因“九子夺嫡”迷案一直皇位合法性饱受质疑、即便后来因大清mba课程没有学好重用年羹尧也惯坏了年羹尧,不论怎样雍正在位13年还是将康熙的大型企业集团管理得井井有条、各项财务指标均有环比增长。
弘历少爷富三代创业缺乏合理的规划、完善的商业模式,盲目自信、过度封闭与外界的交流、不善于学习最终导致企业衰退;雍正四爷作为不受待见的富二代,充分分析大股东的喜好,利用手里有限的资源苦心钻研经营,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最终在家族集团内斗中一举夺魁,但是用人不当、管理不善,因一个年羹尧落得坏名声。
弘历少爷、雍正四爷占据如此优秀的资源创业尚且如此艰辛,黄景仁同学这样空有满腹经纶要钱没钱、要资源没资源除了慨叹“百无一用是书生”确实也没啥可干的了。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