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王老班章

老班章始于1476年,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世界茶王之乡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全村117户,海拔1700米至1900米,年平均气温18.7℃,年均日照2088小时,年均降雨量1341~1540毫米,雾多是布朗山的特点,平均每年雾日107.5~160.2天。乔木茶地4700亩,年产青毛茶仅50吨,老班章村所在地,原生态植被多样性文化保存完好,土壤有机质丰富,日照足、云雾浓、湿度大,特别适合古茶树的生长,自古以来,老班章村民沿用传统古法人工养护古茶树,遵循民风手工采摘鲜叶,土法:日光晒青,时至今日,老班章普洱茶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老班章普洱茶,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在普洱茶中历来被尊为“王者”、“茶王”、“班章王”等至高无上的美意。50-60年代毛主席喝过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敬献的茶。
普洱茶老班章
红酒论酒庄,普洱讲山头。老班章,刚劲强烈,充满霸气,人称普洱中的“霸王”。对于喜欢普洱茶的人来说,“班章”二字犹如雷声灌耳,因此,只要名称中有“班章”二字,价格就是其他产品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茶友都以能拥有一饼纯正的老班章茶为炫耀的资本,老班章是普洱中的霸王。
“老班章”号称茶王,讲究所谓的茶气,纯正血统的老班章茶气是普洱茶中茶气最足的一款茶品,其特点是茶的苦味、涩味最重回甘效果持久、汤色鲜亮、叶底柔软、匀称、略带蜜香。香气纯正浓厚、平稳、滋味浓烈,有化痰、喉润、两颊生津作用。
“老班章普洱茶因老班章村寨而得名。
老班章普洱茶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老班章普洱茶,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在普洱茶中历来被尊为“王者”、“茶王”、“班章王”等至高无上的美誉。
近年,老班章名气越来越大,追随老班章的喝茶人和茶商越来越多,云南省勐海县老班章村古茶园作为普洱茶珍稀的原产地和原生态茶叶,被誉为普洱茶之稀有珍品,老班章受到了伪老班章的冲击,如何保护、开发和利用好“老班章”古茶园资源成为各界关心的问题。
在当地政府、勐海陈升茶厂和老班章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老班章”普洱茶沿着“原产地、原生态、原地加工”的模式发展,以期通过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而走上健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可以说,地理标志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因此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意义重大。
班章普洱茶的特点:1、标准的大叶种茶,因此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2、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3、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4、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老班章是普洱中的霸王。
老班章普洱茶
"老班章"号称茶王,讲究所谓的茶气,纯正血统的老班章茶气是普洱茶中茶气最足的一款茶品,其特点是老班章是标准的大叶种茶,因此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很少有其他茶区的茶有如此壮的条索、芽头的。
老班章生态好、树龄长,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
3年内的老班章汤色金黄明亮,3年之后金黄开始向黄红转变。老班章的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饮过老班章之后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感到甜而滑润,而且时间会很长,如果没有吃什么刺激性食物,这种甘润感会持续几个小时。老班章长于山野,树龄久远,故而老班章的茶气强,在饮时可以感觉到,而且饮后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当然这种发热感因各人的身体感悟不同会有差别。在正常投茶量的情况下可以冲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叶底也有老树茶特有香气,不会出树叶味。老班章叶底应该比较整齐,若非解饼时撬碎则应该叶、芽完整,而且叶、芽粗壮,三五年内的叶底黄绿色。
老班章2014年古树单株。单株是指一棵古树上一次性采摘一次性杀青的发烧级班章普洱,可谓是王者之王,单株追求的是一个纯度。个人觉得单株和混采的相比味道更鲜爽,回甘更持久,茶叶的厚度相比混采略有下降。量少价高,但品质绝对保障。老如此顶尖的普洱,您值得拥有。
老班章村简史
据载公元300年前后,今日老班章村所在地,就已是现老曼峨寨布朗族先民世居辖地,如今依然星罗棋布在老班章村古茶园中生机勃发的千年乔木大茶树,就是这一历史变迁的见证。
据传公元1476年,老班章村的哈尼族先祖--爱伲人,自毗邻的格朗和山迁徙至此。慷慨的老曼峨寨布朗族先人,应到来的爱伲人请求,将老班章村周边的山地、林木、田坝及已是数百年树龄漫山遍野的大树茶一并出让给客居的爱伲人,为此老班章爱伲人自建寨先民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岁岁年年向老曼峨寨奉献谷种及牲畜,以示世代不忘布朗族的恩典。
公元1800年前后及公元1950年左右,老班章村因人丁兴旺,先后经历二次人口迁出,其中60年前搬离的人群移居距老班章村一山之隔约20余公里处生活,为区别于迁出地故取名"新班章",称老寨为"老班章。"
"班章"二字源自傣语:"巴渣",意为:"一条鱼"。汉语音译为:"班章"。这就是班章的含义及新、老班章的由来。
1954年3月,地辖老班章村的布朗山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人民政府。老班章村的爱伲人民自此改变了千百年只由"龙巴头"统领,信奉鬼神巫师的历史传统。
1987年,老班章村实施按人分田地、茶地和山地到户的承包制,结束爱伲人世代狩猎种地缺衣少食的贫困历史进入到人人温饱的年代。
1992年,老班章寨全村竭力集资数万元,青壮人人出工,从原始森林中的羊肠小道,人背肩扛将百根水泥电杆抬上布朗山,终结了世代靠火塘和松脂照明的"黑暗"年月。
2002年,政府修通了老班章村通往外界的乡村路,结束了千百年来老班章人与世隔绝的历史。自此秘藏深山的千年老班章茶渐为外界所认知,独特品质渐为人们所喜爱,价值渐显。至2007年,老班章村100余户茶农,户年均收入近10万元,已告别温饱步入小康生活。
多年来喝普洱茶的人虽都知道老班章普洱茶好,但倒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老班章,口感表现倒底如何,难以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概念。根据笔者多次深入考察,有几个方面的辨别可供参考:
从地理上看,老班章海拔1600米以上,最高海拔达到1900米,平均海拔1700米,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只有旱湿雨季之分,雨量充沛。老班章茶园多分布在原生态密林中,土壤以落叶和沙壤混合型为主,地肥壤厚。林中有茶,茶中有林,不少茶园人迹罕至,生态环境良好,加上白天温暖,夜间凉爽,雨季降水丰富,旱季阳光充足,与阔叶林混生,遮阴较好,为喜欢散射光的茶树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所以,这里的茶叶叶底肥厚,茶树枝叶浓绿,叶片油亮宽大,芽尖茸毛又厚又亮,茶味厚重耐泡,韵味丰富,回甘味迅速持久,茶品口感特殊,品种特征明显。
在整个布朗山区,很多地方都有古茶园,其中新班章距离老班章7公里左右,也是哈尼族村寨,是一些村民从老班章迁出后建立的,这里海拔约1600米,有古茶园1380亩,与老班章古茶园4490亩两寨合计5870亩;老曼娥为布朗族村寨,古茶园面积3205亩,分布寨四周的森林中,海拔在1300米左右。
因地理因素的相同,新班章、老曼娥等地古树茶与老班章茶在外形及口感上是很接近的。对于大部普洱茶爱好者,要准确区分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等地的茶并不是容易的事。此外在布朗山的新老班章、老曼娥和靠近老班章的邦盒、广别老寨等地,都既有古树茶,也有大量树龄约二、三十年以下的新树茶(当地人也称小树茶,仅老班章小树茶年产8吨左右)。因产地及树龄不同,价格悬殊较大,仅新班章和邦盒的古树茶,其毛茶零售价比老班章的茶价每公斤要低30%一50%。因此有不少用各种布朗山包括老曼峨、邦盒等地的古树茶及新树茶拼配成“老班章”和“班章”茶。
此外,就是老班章本地的茶也并不清一色的。据村民介绍,老班章古树茶并不全是“霸气”的茶,也不全是大芽头的茶。从考察看,老班章茶区茶叶品种具有多样性,从芽头看就有细芽、粗芽、黑芽。从口感上划分,老班章有苦茶(即人们所说的“霸气”的茶,其中以细芽头的古树茶最霸气)、甜茶(树龄不太长的茶)、涩茶(多生长在阳光照射很少的山凹里),三种口感的茶也和茶树自身的品种有关。因此当地有苦茶甜茶之分。因此有人喝到“苦茶”认为这是老曼俄茶,有人喝到“甜茶”认为这是班盒茶,有人喝到“涩茶”认为这是布朗山以外的茶。再加上过去各家各户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凉晒、蒸压、贮存各式各样,做出的茶各有千秋,造成喝茶就好就好比盲人摸象,众说纷纭,使得“老班章”和“班章”茶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