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对茉莉花茶情有独钟,一年四季无论何时用开水冲一缸子茉莉花,那种扑鼻而来的茉莉花香味儿沁人心脾。老北京人有礼有面虽然讲究多但对于喝茶却显得那么自然那么随性,不像南方人对水质的要求对温度的控制和各种工夫茶的器具,自来水煮开了无论是磕过瓷的缸子还是用过的咖啡、罐头瓶子总泡着满满的茶。但真正的老人无不例外是喝着“高末”长大的!
首先什么叫“高末”?很多人都知道就茶叶中的碎末,但一些年轻人却不知道,他们没经历过喝“高末”的时代,就比如我来说一直以为高级茶中的末子就叫“高末”,开始以为就我这么理解,后来发现像我这个年龄的都存在这样误区。最近几件事凑巧赶到一起,才决定我写一篇这样的文章。
“高末”也有叫“高碎”的,也许北京人讲究多,我想“高寿百岁”的谐音导致叫“高碎”的往往比“高末”多,从明清瓷器画片就可以看出古人对谐音寓意的重视程度。先从我说起对“高末”的认识,小时候经常喝姥姥家剩下的茶梗,那个年代没有瓶装的纯净水、矿泉水,家家户户的自来水一股漂白粉味,我喝茶就是单纯的解渴,所以经常“咚咚”的喝茶梗。学生哪有钱买饮料,喝茶代替自来水那股味,但谁不想喝高级茶呢?听长辈说“高末”我按字面顺理成章的理解成了高级茶叶的末子,一直延续到很久。总听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我想茶叶应该相反吧?喝不起高级茶,但喝得起高级茶叶的末子。这么多年“高末”误导了很多年轻人,我私下问过很多人什么叫“高末”?“70后”以前的人都知道,有的还不屑一顾的说:“就是茶叶末子,最次的茶叶,小时候几毛钱一斤。”但“80后”很多都有我这样的误区,说到按字面理解的“高末”,我想起上高中时吃拉面的事,九十年代末年北京很多拉面馆都是按重量卖,进去主动跟伙计说你吃什么?几两韭叶、宽面、二细、二柱、毛细……我经常听他们说:拉一碗“二细”,我不懂“二细”是一品种,以为来一碗2两细的简称“二细”,当时吃一碗面以2两、3两居多。
最近发生的三件事,才决定我写这篇文章:
故事一,那天和卖茶叶的妹妹聊到了“高末”,她也耿直直接就说高级茶叶怎么会出“高末”呢?“高末”就是茶叶末只不过名字好听,她卖茶所以有发言权,我虽然不从事这个行业,从2000年就开始来马连道喝茶,也看她们经常捡茶梗、挑黄片,高档茶到商家流通后茶叶末确实很少,她说:“金骏眉要挑茶叶末,商家非陪死。”我仔细一想确实这样,即便高级茶叶挑出末也不可能形成商品的量。
故事二, “高末”是文字的误区,那天去现场看中网期间发了一条微信,小德决赛前我在外围的“老记大红袍”与朋友聊天,老记是中网的赞助商,他们的几个经理我也很熟,我在屋子里喝茶与朱总聊天,就听见外面一个外国人用英语连说带比划:“this is black tea it?”重复了很多次,售货员就是听不懂。于是我过去跟他说:“乌龙tea。"我另外一个妹妹看见发的这个朋友圈,就问我什么意思?别看她本科毕业black tea她不知道是红茶的意思。于是给她解释大红袍不是红茶,是岩茶属于乌龙系列。我想跟她一样以为大红袍带红字就认为是红茶,安吉白茶带白字的就是白茶,这样的人非常多,所以年轻人一样会把“高末”直译为高级茶叶的末子,这跟有没有文化不沾边,因为他们没经历过那个年代。
故事三,还是月初姥姥让我给她沏 “高末”,我不解的问有好茶为什么沏高末?难道对我的“侮辱”,我混马连道十多年姥姥的茶几乎都是我送的茶,有我在还能缺的了好茶,放着好茶不喝非喝我妹给她买的“高末”,我妹知道姥姥喜欢这口,春节的时候特意去张一元买的“高末”。我:“喝它呢?就是茶叶末子,里面都是灰,它有什么好喝的您告诉我?”姥姥:“这茶喝着感觉舌头面沉有分量!”我非常用心的记,姥姥今年88岁,喝茶喝了80多年,她说小时候父母出去干活就喝爷爷奶奶剩下的茶,我们孩子多没权利喝茶,只有喝大人剩的。晚上我躺在床上就琢磨为什么姥姥说“高末”喝起来舌面有分量?这几年普洱茶大行其道,以前绿茶一统中国,按照大家喝茶的标准可以说,越好的茶味道越淡,我给姥姥的茶就属于这种,为什么“高末”她觉得有舌面沉的感觉呢?首先末的投茶量往往造成视觉误差,其实已经很多了但总感觉少导致口感重。其次即便同等克数的茶叶,因为破碎程度不一样,末的浸泡面积释放的物质远远多于茶叶也导致口感重。北方人不仅做饭偏重喝茶也偏重,尤其老北京人喝茶就要那种“刹口”的感觉,一缸子水2/3的茶。
现在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喝茶有了很多种交流的渠道,广东人、福建人、云南人等纷纷来北京做起了茶生意,年轻人也逐渐由夜店转向了叶店,我经常去马连道喝茶,很多这样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喝茶寻茶的队伍中,喝茶习惯越来越专业,我想无论是那个层面的 “高末”,今后都将退出舞台,“高末”是历史的产物,记录着那个年代。
文章结束前我想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曾经我和一个大的茶企掌门人聊天,一家年生产能力过千吨的茶企,为什么不把筛出的茶叶末做袋泡茶?就这么扔了简直是浪费,得到的回答是:有损企业形象!我们提倡的是喝好茶。我仔细一想确实如此,人家好茶还加工不过来呢,茶叶末怎么会“理”它呢?不去马连道不知道,因为我和他们比较熟,弄点茶叶末那不叫事,在卖家眼里茶叶末就是垃圾,说不好听的养紫砂壶都不用,但凡你在某家消费几次茶,要点他筛过的茶叶末很轻松不叫事,但如果把茶叶末当成商品去卖,我觉得就是缺德,此一时彼一时,现在不是那个锅破了还去补锅,碗碎了还去锔碗的年代。虽然没有买就没有卖,但是商家要提倡喝好茶,“高末”从卫生上讲也不提倡去喝呀,更何况拿一个美丽的名字晃点我们,就像我们吃了十多年美国大杏仁,其实就是桃仁,国家已经修改停止再叫美国大杏仁,它叫巴旦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