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力系统的电压波动
电压波动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周期长、波及面大,主要由生产、生活、社会、气象等变化引起的负荷和电压变动,此外,还包括个别设备检修或故障退出运行、电网接线方式改变等引起的电压变动。
习惯上的电压调整就是针对这种电压变动的。
还有一种是冲击性或间歇性负荷引起的电压变动(电压闪变)。可以采用专门的措施限制这种电压变动,比如使用静止无功补偿器。
2、电压中枢点的电压管理
电压中枢点是指某些能够反映系统电压水平的主要发电厂和枢纽变电所的母线,这些地方供给系统大部分负荷的电能。
由i、j点的电压要求和电网上的电压损耗即可确定o点的电压变化范围:uomin ≤uo ≤ uomax
对于i点:ui=106kv时,uoi=4.5kv;
ui=113kv时,uoi=2.8kv。
因此,对应的o点电压变化范围:
110.5kv≤u′o≤115.8kv。
对于j点:uj=108kv时,uoj=5.6kv;
uj=115kv时,uoj=3.2kv。
因此,对应的o点电压变化范围:
113.6kv≤u″o ≤118.2kv。
所以,应该控制的o点电压变化范围为:113.6kv≤uo≤115.8kv。
系统规划阶段,电压中枢点可以采用的调压方式:
逆调压
——高峰负荷时增大中枢点的电压,低谷负荷时减少中枢点的电压的调压方式(105%un~un)。
适用于当电压中枢点供电的各负荷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且负荷的变动较大、供电线路较长时。
恒(常)调压——中枢点的电压在任何负荷下基本保持不变的调压方式(102%un~105%un)。
适用于当电压中枢点供电的各负荷变动较小、供电线路电压损耗也较小时。
顺调压——高峰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的电压略低,低谷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的电压略高的调压方式(102.5%un~107.5%un)。
适用于负荷变动和供电线路都较小时、或用户的电压要求较低时。
6.3.3 电压调整的基本原理和措施
4节点的实际电压为: